[jiāng běi]  

江北

(江蘇、安徽兩省的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江北,字面理解為江之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指長江以北。相對江南而言,主要指江蘇、安徽兩省的長江以北地區,即江淮地區。在文化上以江淮文化、淮揚文化為主,通行江淮官話。江北地區區別于屬于北方文化的淮海地區(即淮河以北地區)。在古代,江北地區是東南地區的經濟中心之一,并形成了揚州淮安泰州南通合肥安慶等江北沿江經濟中心,現今和江南地區共同組成了今天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按照秦嶺淮河一線劃分,江北屬于南方地區,文化上,氣候上根本區別于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
中文名稱
江北
外文名稱
North of Yangtze River
別    名
江淮,維揚
所屬地區
江蘇安徽兩省
下轄地區
揚州泰州合肥安慶 
地理位置
長江下游北岸,淮河下游南岸
方    言
淮語吳語、贛語(皖西南江北地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機    場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安慶天柱山民航機場、揚州泰州機場
火車站
合肥站、揚州站、泰州站、安慶站
文    化
淮揚文化、江淮文化

江北釋義

編輯
長江以北地區,相對江南而言,主要指江蘇安徽兩省的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含鹽城市淮安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合肥市、六安市滁州市安慶市以及蕪湖市無為縣,鳩江區江北部分、銅陵市樅陽縣、馬鞍山市含山縣和縣。江北地區雖位于長江北岸,但其緊連江南,和江南地區在文化和方言上有密切聯系,在文化上吳文化淮揚文化交匯融合。江北地區區別于屬于北方文化的淮海地區(即淮河以北地區)。江北地區自古就是我們東南地區的經濟中心之一,并形成了揚州、淮安安慶等南方經濟中心,和江南地區共同組成了今天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② 長江以北地區,相對長江以南而言,包括江蘇省、安徽省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③ 長江以北地區,相對長江而言,包括長江以北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江蘇 揚州
江蘇 揚州(6張)
(1).指長江下游以北的地區。古代一般用指 唐淮南道、 宋 淮南路 地,境域較廣;近代多專指 江蘇 、 安徽 兩省中位于 長江 北岸、淮河南岸的地區。《三國志·魏志·滿寵傳》:“﹝ 太和 ﹞三年春,降人稱 吳 大嚴,揚聲欲詣 江 北獵,孫權欲自出。”《宋史·世家傳一·李煜》:“﹝ 乾德 ﹞二年,又詔江 北,許諸州民及諸監鹽亭戶緣 江 采捕及過 江 貿易。” 清王韜《甕牖馀談·賊中悍酋記》:“ 大綱 恃其猛鷙,屢犯官軍, 咸豐 乙卯五月竄 江 北。” 陳登科 肖馬 《破壁記》第二章:“黑稠稠的 蘇州河 里,這樣的住家大半是從蘇北逃難來的,上海人叫做江北船棚。”

江北文化

編輯

江北淮揚文化

淮揚地區包括淮河與揚子江的下游地區,包括揚州淮安鹽城泰州等地,該地區位于長江南北,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接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在飲食、方言、風俗等方面較為接近。飲食以淮揚菜為主,方言通行江淮官話,人文風俗相近。(泰州靖江雖地處江北,卻為吳方言靖江話的老岸話),文化也以吳越文化為主)

江北江淮官話

江北地區通行江淮官話,別稱淮語,舊稱下江官話下江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的官話方言的一支次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兩省的江淮之間。江淮官話自東向西分為泰如片、洪巢片黃孝片,其中以洪巢片占大多數。一般把揚州話作為整個江淮官話的代表語。江淮官話使用人口大約為7000萬。

江北贛語

皖西南的江北地區的方言為贛語懷岳片,分布于安徽省懷寧、潛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六縣以及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山口鄉;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該地區為黃梅戲發源地,文化底蘊豐厚。

江北歷史

編輯
唐朝,屬淮南道
淮揚 淮揚
宋代,屬淮南東路
元朝,屬河南江北行省
明朝,屬南直隸
清朝,初期屬江南省,后分屬江蘇省,安徽省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詞條標簽:
地理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