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徐來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上海
- 出生日期
- 1909年
- 逝世日期
- 1973年4月4日
徐來人物生平
編輯徐來,中國早期影星,1909年出生在上海,原名小妹,又名潔鳳,出身小康,但家道中落,一度潦倒,曾經去蛋廠做過女工。1927年,考入黎錦暉主辦的中華歌舞專修學校,畢業后加入明月歌舞團
[3]
,并與黎錦暉結婚。曾帶領清 風歌舞隊在廣東、香港演出。1928年 去泰國、新加坡、爪哇等地巡回演出 。后又在國內巡回演出。
[2]
徐來長得很標致,有“東方標準美人”的綽號。明星影片公司負責人之一周劍云看中了她,1933年聘請她加入“明星”。1933年,她主演了無聲片《殘春》,因此片一舉成名。
1935年,阮玲玉的自殺對徐來刺激很大,在主演了《船家女》后,便息影。此后,經杜月笙介紹,結識唐生明,與黎離婚。此后她與丈夫唐生明一直住在上海。1949年,徐來全家遷居香港,唐生明去長沙參加通電起義。1950年秋,他出任解放軍第21兵團副司令員,參與指揮南下解放兩廣之戰役。1956年,唐生明去北京任國務院參事,徐來也返回北京定居,她于1973年辭世,享年64歲。
徐來歌舞生涯
編輯徐來祖籍是浙江紹興,1909年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商人家庭,父親在南市老城廂里經營一家量具店(秤店)。徐來小名叫小妹,上學后學名叫徐潔鳳。在小學念書的時候,就喜愛唱歌和跳舞。十八歲那年,徐來報考了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專修學校習藝,藝名為徐來,取自“清風徐來”之名句。翌年,徐來參加了中華歌舞團,赴南洋一帶巡回演出,演出的節目為歌詠、舞蹈、歌舞表演以及兒童歌舞劇,所到之地有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雅加達、萬隆等,演出為期十個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31年9月,“明月”更名為聯華歌舞班,隸屬聯華影業公司,拍攝了一些歌舞短片。當時,正值有聲電影興起,有好幾位主要演員先后登上銀幕,其中包括“四大天王”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等,徐來也是其中之一。
舊上海《良友》電影雜志曾刊登胡蝶(后排中)、陳燕燕(前排中)、徐來(后排右一)、阮玲玉(后排右二)、王人美(前排右)、袁美云(前排左)、黎明暉(后排左二)、葉秋心(后排左一)八明星的合影照片發行全國,故“八大明星”之稱呼不脛而走。
[4]
關于徐來這一時期的歌舞生涯,王人美曾經回憶說:“徐來長得瑞麗、秀美,更難得的是心地善良,性格溫存。我記得她雖然唱歌聲音低啞,但跳起舞來姿勢很優美。她好像在歌舞劇里扮演過雨和露珠,身上掛著亮晶晶的珠子,很有點飄飄欲仙的味道……”
徐來進步影人
編輯《殘春》是徐來的處女作,她演一個生性浪漫的富家小姐,一進大學就成為校花,身邊圍繞著垂涎其美貌和家財的男人,在經歷生活挫折后,最終她卻決定為愛犧牲。這個角色很好發揮了徐來的美艷姿色與不俗氣質,觀眾很快記住了這位影壇新人。片中有“徐來出浴”的鏡頭,引來轟動話題。
徐來與左翼影人有很多合作,先后拍攝《華山艷史》、《路柳墻花》、《到西北去》、《女兒經》、《落花時節》等進步影片,或是受盡壓迫的底層婦女,或是追求民族解放的革命青年,徐來在銀幕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為近代中國留下了毫不矯飾的影像。
阮玲玉的自殺對徐來震動很大,在主演《船家女》后,她決定息影。《船家女》由沈西苓編導,沈西苓后來編導的《十字街頭》成為影史上的名作。《船家女》上映后獲得好評,影片描寫西湖畔一個搖船姑娘的悲劇,一邊是綺麗柔美的西子湖,一邊是流氓闊少欺壓百姓的丑惡社會,出任女主角的徐來,在表演上融入內心體驗,真實可感,受到觀眾贊賞。
徐來標準美人
編輯徐來容貌美麗,體態婀娜,她的五官和身材都符合東方女性的“標準”,因此媒體給她以“標準美人”的稱號。明星影片公司的老板有鑒于此,就特地邀請她加盟“明星”拍戲,并將她列為“臺柱”之二(當時“明星”的主要“臺柱”是胡蝶),以便增強實力,和其它公司進行商業競爭。自1932年起至1935年止,徐來在“明星”先后拍攝了八部影片。《殘春》是徐來的電影處女作,影片講述一位聰明美麗的大學“校花”金梅麗(徐來飾),周旋于追逐她的四名男性之間。影片上映后,徐來的美貌吸引了大批觀眾,上座率很高,徐來也因此一炮走紅。第二部影片是《泰山鴻毛》,影片講述一個宦海浮沉的故事。第三部影片是《華山艷史》,由程步高編導,是宣傳抗日的。影片描寫了二十年代北京幾名大學生不同的人生道路。徐來在片中的戲不多,由此缺少發揮演技的機會。《到西北去》也是程步高導演的。影片講述青年工程師顧策(龔稼農飾)響應“開發西北”的號召,到西北水利局去工作;但是到了西北,所看到的不是“開發”和“建設”,而是井枯渠干,民不聊生的荒旱景象……徐來在片中扮演青年農民柏福壽(趙丹飾)的妹妹。影片揭露了統治階級所謂“開發”和“建設”,只是一派謊言,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第五部影片《路柳墻花》講述的是村婦阿毛娘帶領她的媳婦、兩個女兒以及鄰家女一同來到上海尋飯吃。“薦頭店”將她們五人分別介紹到五戶人家去幫傭,她們各自經歷了一段辛酸的生活之后,又回到了農村。徐來在片中扮演阿毛娘的女兒三寶。
《女兒經》是一部“集錦片”,劇本的構思巧妙,用一根很簡單的線索(校友相聚)貫穿了八個小故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形形色色的婦女生活。“明星”的編、導、演全體出動,陣容堅強。徐來在片中扮演一名交際花。徐來主演的第七部影片是《落花時節》。該片由吳村編導,徐來、龔稼農、趙丹聯合主演,影片描寫一小隊義勇軍敗退到某山村,兩名戰士(龔稼農和趙丹飾)同時愛上了山村姑娘阿萱(徐來飾),后來三人又在戰火中失散。阿萱淪落城市,不幸墜樓身亡,兩名戰士同往阿萱的墓前掃祭后,又重上前線。《船家女》是徐來在“明星”拍攝的最后一部影片,也是她的代表作。影片講述了一個逼良為娼的故事,是編導沈西苓根據自己在西子湖畔所見所聞演繹而成。影片以嚴密的結構、含蓄的畫面、緩慢的節奏、沉重的基調,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對黑暗勢力的痛恨。
徐來在片中扮演阿玲一角,她的表演有一定的內心體驗,表情和動作都比較真實。她的演技超越了以往的表演水準,受到輿論和觀眾的贊賞,聲譽也扶搖直上,和“明星”的“臺柱”胡蝶齊名,當年上海蝶來照相館,即以胡蝶的“蝶”和徐來的“來”二字合成,生意興隆。1935年3月8日,著名影星阮玲玉服毒自殺,徐來在哀悼之余,深深地感到:“一個有了頂高地位的藝人,她的結局竟是這樣,自己也不高興再干電影了!”于是拍完《船家女》之后,毅然告別影壇,《船家女》也就成為她的臨別紀念。
徐來委屈厄運
編輯徐來所拍攝的影片并不多,從影時間也只有三年,但是美貌讓她在電影圈和社交界大出風頭,走到哪里都是人們目光所聚、議論所集的大明星。這“標準美人”的光環,不僅為她贏得了“美名”,同時也為她的生活帶來了名聲之累。
徐來喜歡跳舞,喜歡熱鬧,喜歡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她時常出入舞場等交際之所,與多位國民黨高官來往密切,很多人為其風采所傾慕,拜倒在石榴裙下。大明星的一舉一動本來就容易招惹是非,何況是已嫁為人婦的徐來,流言蜚語漸漸聚攏包圍了她。丈夫黎錦暉比徐來大18歲,年齡差距所形成的隔閡或多或少一直存在;加之非議困擾,夫妻情緣漸漸走到盡頭。
徐來的第二任丈夫是家族顯赫的唐生明。唐生明曾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是湘籍風云人物。其兄唐生智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唐生明在歷史上曾有一段曲折懸案。
抗戰時期唐生明作為國民黨高官,攜妻徐來至上海投靠汪偽,與日本人頗多合作。如此舉動無疑被認為是大漢奸,為人詬病。
抗戰勝利后,唐生明戰時身份才披露出來,他其實是重慶方面派到上海的臥底,秘密打入汪偽政府從事地下情報工作。為了假戲真做,迷惑敵人,其兄唐生智將軍還公開在報上發表聲明與他脫離關系。唐父是大地主,湖南東安有名的“唐半城”,唐生明一貫生活講究,出手闊綽,為獲取日本人信任,他在南京、上海結交親日權貴,更是揮金如土,行事招搖,愛國人士見之尤為憤恨。徐來作為唐生明的妻子,一直陪伴左右,和唐生明一樣,背負著罵名,又絲毫不能泄漏絕密重要的任務,夫妻倆受了諸多委屈。以前曾是眾人仰慕的大明星,這時為了民族大義身陷敵巢,敢于舍身掩護唐生明,徐來之所為是十分讓人欽佩的。
退出影壇后,徐來和丈夫唐生明住在上海,40年代末遷居香港,1956年底他們夫婦攜同子女到北京定居。因從影期間徐來和江青(當時的女演員藍蘋)多有共事,文化大革命爆發,她和丈夫一同被捕,在獄中徐來不幸被折磨致死。“標準美人”的一生竟含冤告終,悲凄之極。
徐來主要作品
編輯徐來拍攝過的電影
《船家女》(1935) .... 阿玲
《落花時節》(1935).... 阿萱
導 演:吳村
類 型:愛情
《華山艷史》(1934).... 余蘭
《到西北去》(1934)
《路柳墻花》(1934) .... 三寶
《女兒經》(1934) .... 徐莉
《殘春》(1933)
《泰山鴻毛》(1933)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清風“徐來” .合肥晚報
- 2. 民國第一名媛交際花:貌美招致江青嫉恨 .新華網.2014-04-05[引用日期2014-06-23]
- 3. 徐來 .人民網強國社區[引用日期2012-09-04]
- 4. 民國第一名媛交際花:貌美招致江青嫉恨 .新華網.2014-04-05[引用日期2014-06-23]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