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是秦漢早期開始的朝廷及其相關(guān)人員對楚國之南的(湘桂贛粵相連區(qū))的群山區(qū)域的總稱,后承其名,因此南嶺指中國湖南省、江西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4省(區(qū))相連的群山區(qū)域。范圍:西起于廣西桂林市,東到江西贛州市大余縣,北線是湖南邵陽市南部—永州市大部分—郴州市南部,南線是廣西賀州市北部——廣東清遠(yuǎn)市北部的連陽地區(qū)—韶關(guān)市北部。
南嶺是個秦漢時期確定的稱呼(相關(guān)的是嶺南概念),是長江水系(里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及其周圍群山,并非當(dāng)代人泛稱的南方山嶺,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包括云南云嶺、貴州苗嶺山脈、廣西大瑤山脈-大桂山脈、廣東九連山等。
- 類 別
- 山脈
- 氣候類型
- 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
- 周邊景點
-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 景點類型
- 山峰
- 地 貌
- 山高地險,雨水多
- 位 置
- 南嶺山脈中心地帶
- 景點級別
- 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
南嶺簡介
編輯南嶺范圍
南嶺(Nan Mountains,亦作Nan Ling),中國南部湖南(五嶺里的四個涉及湖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個)、邊境山系的總稱。南嶺是秦漢早期開始的朝廷及其相關(guān)人員對楚國之南的(湘桂贛粵相連區(qū))的群山區(qū)域的總稱(漢武帝時期已經(jīng)統(tǒng)治南海郡、到今越南北部了,“南”的位置變化了),后人繼承其名,因此南嶺指中國湖南省(湘)、江西省(贛)、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4省(區(qū))相連的群山區(qū)域。五嶺只是其中與秦漢時期重大軍事駐地有關(guān)的部分。
具體范圍:西起于廣西桂林市東北部和東部(涉及越城嶺、都龐嶺),東到江西贛州市大余縣等(大庾嶺),北線是湖南邵陽市南部(涉及越城嶺)—永州市大部分(涉及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郴州市南部(騎田嶺),南線是廣西賀州市北部(涉及都龐嶺和萌渚嶺)—廣東清遠(yuǎn)市北部連陽地區(qū)的連陽山脈(連山山脈、陽山山脈)等(在五嶺之外)—韶關(guān)市北部(涉及大庾嶺)、贛州市南部(三百山)。
界線:西北方的八十里大南山是雪峰山脈里的南部余脈,它東南方就屬于越城嶺地帶(附近是華南第一峰貓兒山)。東北方,郴州市的東江水庫為分界線,其東北方是羅霄山脈了。東部,贛南的三百山還是長江水系—珠江水系北江的分水嶺。
南嶺是個秦漢時期確定的稱呼(相關(guān)的是嶺南概念),是長江水系(里的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及其周圍群山,并非當(dāng)代人泛稱的南方山嶺,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包括云南云嶺、貴州苗嶺山脈等——它們并非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及其周圍群山。
南嶺五嶺為代表
五嶺指稱的變化:由嶺到山。秦漢早期是(楚國之南的)五個軍事戰(zhàn)略要塞、指山嶺或臺嶺,后來以之泛稱該嶺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脈了(山脈包括主山、大支和余脈)。例如,越城嶺最早是指秦始皇修建靈渠(打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時期在今廣西興安縣之北駐守的一個軍事要塞,大庾嶺早期為要塞性的臺嶺(有庾嶺和梅嶺古道),后來以之泛稱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脈。
南嶺其它山脈
五嶺與南嶺的關(guān)系:南嶺和嶺南都是地域片區(qū)概念,五嶺只是南嶺的代表性山脈,二者大小不同。南嶺是秦漢早期開始的朝廷及其相關(guān)人員對楚國之南(湘桂贛粵相連區(qū))的群山區(qū)域的總稱,其中與秦漢早期重大的南下行軍路線相關(guān)的五個戰(zhàn)略要地被突出而稱為五嶺(都有秦漢時期的軍事遺址)。
還包括五嶺鄰近的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嶺、清遠(yuǎn)市北部連陽地區(qū)的起微山和大東山、韶關(guān)市西北部的大瑤山和北部的蔚嶺蔚嶺(古代曾被一些人稱為小庾嶺,因此,蔚嶺關(guān)曾被一些人稱為小庾嶺隘)、韶關(guān)東北部跨贛州南部全南縣的青云山脈(主峰在兩省邊界上)和九連山(主峰靠近省界),贛州東南部跨三省的三百山(跨三省交點)等,這些山都大于騎田嶺(湖南省永州市的陽明山脈很大,在湘江水系,是否屬于南嶺,有不同說法)。
西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北部,經(jīng)湖南省南部、江西省南部至廣東省北部,東西綿延1,400公里。分隔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高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少數(shù)花崗巖構(gòu)成的山峰海拔在1,500米。如苗兒山(2,142米)、越城嶺主峰真寶頂(2,138米)、都龐嶺主峰韭菜嶺(2,009米)、萌渚嶺主峰山馬塘頂(1,787米)、騎田嶺(1,510米)等。山嶺間夾有低谷盆地。南嶺西段的盆地多由石灰?guī)r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南嶺東段的盆地多由紅色砂礫巖組成,經(jīng)風(fēng)化侵蝕形成丹霞地貌。“丹霞”即由大庾嶺西南側(cè)的丹霞山得名
[1]
。
谷隘口構(gòu)成南北交通孔道,主要有:一為桂嶺路,在越城嶺與海洋山之間低。 西元前221~前206年在桂江上游與湘江上游之間開鑿靈渠(即興安運(yùn)河),為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唯一水道,現(xiàn)在的湘桂鐵路也循此通過。二為折嶺路,沿北江上游武水谷地通過,京廣鐵路經(jīng)此。三為梅嶺路,西北江上游湞水谷地的南雄,越大庾嶺的小梅關(guān)至贛江上游,為溝通廣東與江西的主要通路。南嶺高度雖不大,但對阻擋南下的寒潮和東南來的臺風(fēng)起著重要作用。南嶺以南氣候終年溫暖,少見霜雪。南嶺以北冬季比較寒冷,常見飛雪,因而成為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南嶺地區(qū)在燕山運(yùn)動期有大量花崗巖侵入地殼上部,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形成豐富的有色金屬礦,其中以鎢、銻礦最為豐富,為世界最集中的產(chǎn)地。
南嶺地理位置
編輯位于中國湖南省(湘)江西省(贛)廣東省(粵),廣西壯族自治區(qū)4省(區(qū))邊境。
約當(dāng)北緯24°00′~26°30′,東經(jīng)110°~116°。
南嶺分水嶺特征
編輯南嶺有其特征
西端的越城嶺山脈:北方是洞庭湖水系里的資江的東源夫夷水,南方是洞庭湖水系里的湘江在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源頭,同時,越城嶺山脈西南角的南方所在的興安縣和靈川縣又是珠江水系里的西江在廣西桂林市的幾支的發(fā)源地,因此,秦始皇時期南征桂林而在這里修建著名的靈渠以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從湘江水系運(yùn)輸人員和物質(zhì)去桂林,后來建立桂林郡。
其它幾個山脈也是如此的分水嶺。
南嶺不限于分水
分水嶺比較小,而周圍群山很大。南嶺有分水嶺特征,但不限于分水嶺,例如越城嶺在湖南的部分都在洞庭湖水系(資江和湘江的源頭都深入到廣西桂林市,一個在資源縣,一個在興安縣的靈渠附近),整個越城嶺只有其西南部才是長江—珠江的分水嶺,就是說,越城嶺的大部分段落沒有分水嶺特征。
南嶺南北相似
編輯1、相似在于物
南嶺是山脈,但有山不連脈,被分成了五堆: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所以南嶺又叫“五嶺”。原來南嶺經(jīng)過多次的造山運(yùn)動,本來東西走向的構(gòu)造線受到華夏式北東向構(gòu)造線的干擾,因而顯得支離破碎,形成了許多南北走向、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谷,河流浸入其中,山口低谷就成了南北交通的孔道。
多次的造山運(yùn)動,還使南嶺地區(qū)巖漿活動頻繁,所以南嶺的山多是花崗巖體構(gòu)成,故而南嶺山地多礦藏,尤以鎢、錫、鋁、鋅等有色金屬著稱。南嶺的谷也很有特色,它是由紅色礦巖或青色的灰?guī)r等軟弱性基巖構(gòu)成,加上南嶺地處中國南方亞熱帶地區(qū),高溫而多雨,雨水的淋蝕作用明顯。谷地的紅色礦巖在雨水的侵蝕下,出現(xiàn)了許多挺拔俊秀的赤壁紅巖,在周圍的亞熱帶常綠樹木的襯托下,形成了十分美麗的風(fēng)景,如粵北的丹霞山、錦巖、金雞嶺,湘南的飛天山、便江。因為這種景色以丹霞山最典型,所以又被地質(zhì)學(xué)家稱為“丹霞地貌”。谷地若是石灰?guī)r,在雨水的侵蝕下,發(fā)育的是另一種地貌———喀斯特地貌(以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方命名)。喀斯特地貌(又叫巖溶地貌),更出風(fēng)景,群峰林立洞穴天成是其特征,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的就是它們。除桂林外,粵北的鐘鼓巖,湘南的九嶷山等也是遠(yuǎn)近聞名的風(fēng)景名勝。
2、相似在于人
端詳中國地圖,看南嶺,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南嶺地區(qū)分布著許多瑤族人的行政區(qū)域,如:廣東省有乳源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湖南省有江華瑤族自治縣;廣西省有富川瑤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至于一些瑤族自治鄉(xiāng)更是星羅棋布密密麻麻,以至于廣西境內(nèi)南嶺的一條余脈都叫大瑤山。
沒錯,南嶺山就是中國最大的瑤族聚居區(qū),因此瑤族也就有了一個雅號—中國的“高山民族”。然而這種雅號不僅屬于瑤族也屬于有的漢族,漢族的一支—客家人就被人稱作漢族人中的“高山民族”。很多人只曉得閩粵贛之省交界的山區(qū)是客家人的聚居區(qū),卻不知道這只是以人口密度而言,如果說范圍,南嶺地區(qū)應(yīng)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區(qū)。客家人應(yīng)是先從閩粵贛老聚居地出發(fā),沿南嶺向西遷移然后又沿兩翼向中國西南、東南亞和海外擴(kuò)散。客家人為何以南嶺為軸線遷移呢?一.原居地太小,又是山區(qū),承載不了那么多人口,必須向外拓展空間;二.南嶺是亞熱帶地區(qū),動植物生長旺盛,可以提供豐富的食物源;三.南嶺是山地,山地瑤族和客家人的勞作與生活方式適應(yīng)南北的自然條件。在南北山區(qū),山上是瑤人,山下是客人,同聚南嶺同是“山地民族”,相處樂陶陶。
這相似還在于人的語言和習(xí)慣,南嶺是四省交界之地,按理說語言會十分復(fù)雜,但他們卻比較統(tǒng)一講客家方言,而對外交流時,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又都會講一口“官話”—一種帶明顯的北方方言特征的語言。
在中國地圖上看,在系列的名山大川中,南嶺實在是一條不起眼的山脈,然而就是這條不起眼的山脈,卻因其獨特的一方水土孕育出韻味無窮的地方特色來。
南嶺地貌特征
編輯南嶺地質(zhì)與地貌
南嶺是中國著名的緯向構(gòu)造帶之一,基底由加里東運(yùn)動形成。燕山運(yùn)動成為穹窿構(gòu)造和背斜構(gòu)造,形成南嶺。核心為花崗巖體,上覆巖層多為泥盆紀(jì)硬砂巖和石炭紀(jì)灰?guī)r,其中硬砂巖多形成尖削的峰嶺,如帽子峰、象牙仙等;但硬砂巖被侵蝕后,花崗巖體完全出露,常形成渾圓的山巒、如騎田嶺、香花嶺等。山體走向或呈東北—西南,如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或呈正東西,如大庾嶺;騎田嶺則為塊狀山,山紋已不清晰,但就宏觀而言,南嶺仍不失為東西走向的山地。
南嶺地勢不高,海拔僅千余米(最高峰是越城嶺的貓兒山,海拔2142米),地形較破碎。萌渚嶺長約130公里,寬約50公里,最高峰山馬塘頂海拔1787米。都龐嶺海拔800~1800米,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米。騎田嶺最高峰海拔1570米。山嶺間夾有低谷盆地。西段的盆地多由石灰?guī)r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東段的盆地多由紅色砂礫巖組成,經(jīng)風(fēng)化侵蝕后形成丹霞地貌。低谷隘口構(gòu)成南北交通孔道,主要有三:一為桂嶺路,在越城嶺與海洋山之間。古代靈渠與現(xiàn)代湘桂鐵路由此通過。二為折嶺路,京廣鐵路,京廣高鐵,贛韶鐵路經(jīng)此。三為梅花路,為溝通廣東與江西的主要通道。
南嶺動植物土壤與礦產(chǎn)
南嶺的地帶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主要樹種是樟科的樟樹,其次是殼斗科的紅椎、白椎、米椎、紅緣、白緣等。常綠闊葉林群落結(jié)構(gòu)一般可分為4層:高層為椎、椽類;次層為樟、木荷等耐蔭植物;第3層為灌木層,主要成分有□木、杜鵑等;最下為草本植物,以蘭科為主。海拔800米以上有香樺、漆樹、紅果槭、香楓、山毛櫸、鵝耳櫪等落葉闊葉樹,構(gòu)成山地常綠林。1300米以上有廣東松、福建柏、長苞鐵杉、鐵杉、三尖杉和羅漢松等構(gòu)成的針闊葉混合林。在1600~2100米的山頂,植被多為矮林,以石柯、南燭、杜鵑、山柳、雪竹等為主。局部有草甸分布。人工栽培林木以杉木和馬尾松為主,是中國南方用材林建設(shè)基地之一。地帶性土壤是紅壤,海拔700米以上則為黃壤。山頂局部有草甸土發(fā)育。有色金金屬豐富。
南嶺南嶺的野生動物
獸類有華南虎、豹、豺、云豹、黃麂、麝、梅花鹿、蘇門羚、靈貓、金貓、青鼬、穿山甲等;鳥類有葉鵯、白頭翁、金絲禾谷、畫眉、相思雀、雉雞、銀雞等,其中不少屬于國家保護(hù)動物。兩棲爬行類有大頭龜、金錢龜、大壁虎(即蛤蚧)、大鯢、蟾蜍、泥蛙及各種蛇類。
南嶺氣候特征
編輯南嶺阻擋南北氣流的運(yùn)行,以致南北坡的水熱狀況有一定差異,尤以冬溫最為明顯。嶺北常見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較耐
寒,嶺南則很少有霜雪,熱帶性栽培植物比較多。例如瑤山(屬于南嶺)以北的坪石,1月均溫為7.5℃,而山南樂昌為9.5℃;萌渚嶺以北江華1月均溫為7.3℃,而嶺南連縣高達(dá) 9.5℃。南嶺山地間的低谷和埡口是北方寒潮南侵的通道,故嶺南冬季仍可受到寒潮威脅。
南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由于溯源侵蝕結(jié)果,有些地段的分水嶺已經(jīng)十分低矮狹窄,而且出現(xiàn)河流切穿分水嶺脊的現(xiàn)象。珠江水量豐富,加以侵蝕基準(zhǔn)面低,故溯源侵蝕呈向北發(fā)展的趨勢。
南嶺降水豐富,年降水量達(dá)1500~2000毫米。由于山嶺阻擋作用,南側(cè)降水比北側(cè)稍多。春季靜止鋒駐留長達(dá)2個月之久,春雨尤為豐富;夏秋之季多臺風(fēng)雨,冬季多鋒面雨,降水季節(jié)分配較勻。南嶺山區(qū)地勢高差雖不懸殊,但仍存在氣候的垂直差異。
南嶺地理界線
編輯1.兩廣丘陵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線。
2.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的分界線。
3.廣東和江西(湖南)的分界線。
4.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分界線。
南嶺南為嶺南
編輯南嶺的南方簡稱嶺南,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廣東、廣西及湖南全境,以及江西省贛州市的南部。這些地區(qū)不僅地理環(huán)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習(xí)慣也有很多相同之處。由于歷代行政區(qū)劃的變動,現(xiàn)在提及到嶺南一詞,可能特指廣東、廣西和湖南三省區(qū),江西南部位于五嶺以南的縣市則并不包括在內(nèi)。歷史上,唐朝嶺南道,也包括曾經(jīng)屬于中國皇朝統(tǒng)治的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一帶。在宋代以后,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嶺南之概念逐漸將越南排除在外。
南嶺旅游資源
編輯南嶺景區(qū)介紹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廣東乳源縣與湖南省交界地帶,方圓273平方公里,為廣東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境內(nèi)有廣東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30多個,其中以天南第一峰的石坑崆(海拔1903米)最為出名。
辟有四大景區(qū):石坑崆景區(qū),一覽眾山小,冬日賞雪,春夏之交賞野生杜鵑,陰雨天賞云海;瀑布群景區(qū),峭壁如削,瀑布長廊長約兩公里,瀑布多達(dá)200個;小黃山景區(qū),沿山腳而上,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高山矮林隨高度變化,有“天然盆景林”之稱;親水谷景區(qū)由溪流、飛瀑、森林、棧道等組成,
沿途可賞奇花異草、流水怪石、壺穴地貌等。

南嶺(24張)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南嶺山脈的核心地帶。東南距韶關(guān)市區(qū)70公里,北距坪石鎮(zhèn)50公里,東離京珠高速公路大橋出口10面積273平方公里。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為廣東最高峻雄偉的山地。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廣東第一峰”、石韭嶺海拔1888米,為廣東第二高峰,四周群峰高聳,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分布錯落有致,天然巧成。
這里深壑幽谷,清溪長流,飛瀑連綴,一瀑一景,絢麗壯觀,水極清澈,空氣清新,長長的風(fēng)景畫廊,動人心弦。這里有超過二千種的植物,有廣東唯一的原始森林,是“南嶺和生物多樣性特豐之地”。莽莽林海,一望無際,古木參天,松柏蒼翠,高山杜鵑,南嶺箭竹,奇花異草,珍離鳥獸,令人賞心悅目。自山腳而上,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高山矮林三個垂直景觀帶各有意趣,尤以古相蒼勁,千姿百態(tài)的廣東松聞名。氣候垂直分布十分,夏季的南嶺是避暑勝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朝暮之間,瞬息萬變。云海日出,壯麗多姿,時有佛光奇景,隱現(xiàn)于彩虹之中,無時不帶給游人種種遐想。雄偉的山峰景觀,幽靜的溪谷景觀,秀麗的植物景觀,神奇的氣象景觀,有機(jī)巧妙地事例為一幅幅怡人美景,春天花山似海,夏天飛瀑流泉,秋天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
南嶺俯視:撕裂的大地
大峽谷位于韶關(guān)乳源縣西南68公里的大布鎮(zhèn)。峽谷頂部的地貌平緩,遠(yuǎn)遠(yuǎn)望去你根本不會知道這里還有著如此突冗的地勢。然而走近些,大地仿佛被某一雙巨手突然撕開,成為一條深深的裂縫。這一種氣魄讓人驟然感覺到自然的氣勢。如果將大峽谷放在西部蒼茫的大地上,她也許不足為奇,但放在柔媚和緩的南國廣東,卻讓人一下子仿如走進(jìn)原始的叢林和原始的生態(tài)中。
與世界上其它大峽谷不同,乳源大峽谷兩邊山崖植被茂密,初春時節(jié),清翠的葉子亮得透明似的,在一片翠綠中夾雜著各色時花,清秀艷麗,仿佛是大峽谷的俏麗花衣。峽谷兩崖相距遠(yuǎn)近不一,谷面寬窄不一,有千米以上,有幾百米,最窄處只有百米,從上面望下去,霧氣蒸騰,深不見底。
南嶺仰望:飛瀉的云梯
沿著觀光梯往下走,奇特的景觀比比皆是。一條小溪從谷始端的梯級樣的崖層飛流直下200多米的谷底,形成氣勢磅礴的埕頭瀑布。谷中溝壑縱橫,奇峰林立,構(gòu)成了種種獨特的景觀。例如:駱駝峰、金龜巖、雙獅拜客、靈龜賀壽、石猴迎賓、送財童子、仙人傘柄、虎跳巖等不下二十多個石景,這些景致在民間留下不少美麗的傳說。但是除了這樣的美景之外,大峽谷更吸引人的是那陡峭的“天梯”,1386級石階自上而下飛瀉下來,足有86層樓那么高,而且一氣呵成,中間沒有任何停頓歇腳的地方。在谷底望上去,天梯好像是飄渺在云中,又好像可以順著這刻在石壁上的梯子走到天上去。如果有足夠的體力的話,當(dāng)然要順著這天梯走一走;但如果沒有這個勇氣,還是乖乖走回相對平緩的觀光梯吧。
南嶺遠(yuǎn)觀:飛瀑連綴
這里也是南嶺山脈的核心地帶,巍巍南嶺最精華之景觀,就濃縮在這方圓273平方公里的土地里。先別說那看深深淺淺的綠色,一層層渲染成一幅淡彩水墨畫,也不看那些與溪流相依嬉戲的巖石,搶去最多眼球的當(dāng)然是叢林與巖石之間噴出的大小瀑布。沒有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能有這樣的瀑布長廊。在這深壑幽谷中,清溪長流,飛瀑連綴,一瀑一景。一路上,大大小小的瀑布總能在人們沒有預(yù)料的時候蹦出來,清澈的山泉在巖石上跳躍著,造就了各種形態(tài)各不相同的瀑布。有的似一只拖著長長尾巴的孔雀,有的一波三折,像跳躍的音符。一個個瀑布漫延地看下去,這一路走來真是不知疲倦。
南嶺近探:地下森林
南嶺最高的石崆坑,就位于南嶺森林公園之中。海拔1902米的高峰絕對是廣東第一高峰,攀上峰頂,再俯瞰四周,那可真是坦坦蕩蕩,一無阻礙。但是峰頂也不是那么容易登上的,因此,攀登石崆坑的項目,絕對是探險者的專利。南嶺的最深地方也在這里。沿山路的指引,可以到達(dá)這個名為“通天籮”的大洞里。這里被稱為“廣東第一奇觀”、“中華第一洞”,在直徑只有90多米的洞里往下望,深深的洞中,還黑壓壓地長著大片林木,看不到底部有多深。據(jù)一些考察者考證,這個洞深有一百多米,而洞底有3500平方米,生長了原生亞熱帶樹木,所以也被稱為“地下森林”。
南嶺行程建議
A線:九重山-瀑布長廊-石坑口(3小時)
B線:徒步小黃山(4小時)
C線:徒步登頂林徑(往返)(6小時)
D線:親水谷景區(qū)(2小時)
E線:石坑崆(車)-原始森林(車)-瀑布長廊(步)(6小時)
F線:原始森林(車)-瀑布長廊(步)-親水谷(步)(6小時)
G線:石坑崆-登頂林徑(下行)-小黃山-瀑布長廊-親水谷(兩日游)
南嶺特別提示
請注意防火,保護(hù)環(huán)境。
游山不宜過速,注意安全,注意衛(wèi)生。
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
穿高跟鞋將會給你帶來許多不便。
春夏季節(jié),進(jìn)帶雨具。
氣溫早晚較凍,謹(jǐn)防感冒。
溪流。深水冰涼透骨,不宜游泳。
南嶺交通指南
編輯1、廣州黃埔大道上華南快線—往北走—經(jīng)過太和收費站,上高速。
3、在“大橋”高速公路收費站交費后,前行50米右轉(zhuǎn)。再往前1.8公里左右到丁字路口,轉(zhuǎn)右(上可看到指示牌: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或五指山)。
[2]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南嶺地理位置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引用日期2015-09-11]
- 2. 南嶺:小黃山上霧朦朧樹朦朧 .鄉(xiāng)游天下[引用日期2013-08-20]
詞條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