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京天然氣

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建設輸氣管道是天然氣工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建成的輸氣管線陜京線(靖邊-北京,918公里)是北京天然氣的重要來源。
中文名
陜京天然氣
所    屬
天然氣工業
時    間
1997年10月
產    量
6700萬立米至7500萬立方米
陜京線1至4線干線網絡 陜京線1至4線干線網絡
陜京天然氣管道由陜京一線、二線、三線和四線(目前在建)組成。其中,陜京一線1997年10月建成投產,陜京二線于2005年7月正式進氣,陜京三線于2011年1月正式投產通氣。目前,日輸氣量穩定在6700萬立米至7500萬立方米。
1.陜京一線工程(3.3Bm3/a 6.4MPa 1098km Φ660 X60)
  陜京一線的總投資50億元,投資比例為中石油60%,北京市40%。一線工程管道總長1098公里,途經三省兩市(陜、晉、冀和京津),由靖邊首站至北石景山管徑,設計年供氣能力為33億立方米。 陜京一線采用X60管材鋼,管道直徑660mm,設計工作壓力6.4MPa。
  管道于1992年動工,1997年10月完工,我國當時陸上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所經地區地質條件最為復雜、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輸氣管道,達到20 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在我國油氣長輸管道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2.陜京二線工程(12Bm3/a 10MPa 935km Φ1016 X70)
  陜京二線輸氣管道途經陜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河北省,東達北京市大興區采育鎮。管線經過毛烏素沙漠東南邊緣、晉陜黃土高原、呂梁山、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全線總長935km,設計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
  管材鋼種等級為X70,管徑1016毫米,管壁厚度14.6mm~26.2mm,設計壓力 10MPa。直管段采用螺旋縫埋弧焊鋼管或直縫埋弧焊鋼管,所有彎管一律采用直縫埋弧焊鋼管煨制。
  管道于2005年7月正式通氣。 [1]  另外,連接陜京二線和西氣東輸管道的冀寧聯絡線工程也于2005年12月完工。自此,陜京輸氣管道實現了“雙管線”、“多氣源”供氣,改變了陜京管道建設初期單管線、單氣源的供應緊張局面,使其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第一個含有管道、增壓站和地下儲氣庫在內的長距離、自動化的高壓輸配氣系統。
3.陜京三線工程(15Bm3/a 10MPa 896km Φ1016 X70)
  陜京三線西起自陜西省榆林首站,東止于北京市昌平區西沙屯末站,途經陜西、山西、河北、北京3省1市,管道全長896公里,設計年輸量150億立方米。如每年按此輸量供應,可替代2100萬噸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約630萬噸。工程采用設計加PC模式,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管徑1016毫米,采用X70管線鋼制造。
  陜京三線于2009年5月15日開工,2011年1月正式投產通氣。陜京三線是向北京及環渤海地區供應天然氣的又一重要通道,對于進一步滿足該區域迅速增長的用氣需求和提高供氣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陜京四線工程(目前在建)

陜京天然氣重要意義

編輯
北京所需天然氣更是100%由陜京管道系統輸送。 [2] 

陜京天然氣項目進展

編輯
2018年11月26日10時,陜京管道系統輸氣總量達387.7億立方米,已超出去年輸氣總量1.15億立方米,提前35天打破去年紀錄。
據介紹,中國石油在今冬明春的資源安排上,承擔京、津、冀、晉、陜5省保供任務的陜京管道,今年計劃輸氣總量達到447.85億立方米,同比去年增加61.3億立方米。
“華北地區冬夏季用氣存在8倍至10倍的峰谷差,同時,氣溫下降1攝氏度,北京地區每天用氣增加約400萬立方米,會使天然氣階段性需求量激增。”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正在加快推進陜京四線托克托壓氣站建設,該工程將于11月30日投產,屆時陜京管道系統的日輸氣能力將再增1400萬立方米。 [2]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工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