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王忠誠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山東煙臺
- 出生日期
- 1925年12月20日
- 逝世日期
- 2012年9月30日
王忠誠人物生平
編輯
王教授(3張)
1949年,從北平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后,24歲的王忠誠成為天津總醫院的一名外科大夫,兩年后,作為業務骨干,他隨抗美援朝醫療隊來到鴨綠江邊,在一片荒林雪野里,他們搭起土坯,不分晝夜地搶救志愿軍傷員。
[4]
1952年,王忠誠從朝鮮戰場回到天津,申請加入衛生部在天津籌建神經外科培訓班,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神經外科醫生,不久中國第一個神經外科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王忠誠隨之調到北京。
[5]
1965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專著《腦血管造影術》,推動了中國神經外科的發展。
1981年, 出席全國首屆腦血管病專題討論會(蘇州)。
1985年,他成功切除一例直徑9厘米的巨大腦部動脈瘤,至今仍是世界上成功切除的直徑最大的腦部動脈瘤。
[4]
1989年,率領中國神經外科代表團參加第九屆國際神經外科會議(印度)。
1995年11月,王忠誠在悉尼召開的國際神經外科大會上作了題為《腦干腫瘤250例》的學術報告,震驚了世界同行,他已做了600余例腦干腫瘤手術。
[4]
1998年起,共出版4部著作,發表論文17篇,在全世界醫療界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王忠誠主要成就
編輯王忠誠科學研究
50年代,在中國開展腦血管造影新技術,提高了顱內病變的確診率;1965年出版中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專著《腦血管造影術》,推動了中國神經外科的發展。70年代,在國內開展了腦血管病的外科治療,腦血管吻合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巨大動脈瘤及多發動脈瘤的手術切除、腦血管畸形的綜合治療等方面均有新建樹。80年代以來,潛心研究腦干病變和脊髓內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的兩項課題,其中對“腦干和脊髓的可塑性”,“脊髓缺血預適應”,“大型血管母細胞瘤術后引發延髓的正常灌注壓突破現象”等作出臨床理論性的總結。這兩項研究從病例數量,手術方法及所得結果諸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王忠誠領導完成全國6城市及22省市自治區農村及少數民族地區神經系統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為國家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重要信息。
[2]
王忠誠論文著作
1978年 《神經外科學》第一卷 顱腦損傷分冊出版
1979年 《神經外科學》第二卷 顱內腫瘤分冊出版
1983年 《神經外科學》第三卷 脊髓疾病分冊出版
1997年 《神經外科手術圖譜》出版
1998年 《神經外科學》出版
王忠誠人才培養
中國上萬的神經外科醫生中,有近1/3是在王忠誠指導下成長起來的,王忠誠不僅教他們醫術,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行醫原則,在王忠誠的帶領下,北京天壇醫院在全國建立了22個技術協作單位,2004年在王忠誠的領導下,建成了北京神經外科學院,從課程設置到學習周期,從招生方案到培養計劃,都是王忠誠精心設計的,王忠誠親自培養的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就有70多人,如張亞卓,羅世琪、趙繼宗、張俊廷、張力偉等一大批專家都已成為中國神經外科領域的棟梁之才。
[5]
[7]
王忠誠社會任職
編輯曾任職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當選北京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歐亞神經外科學會名譽副主席、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清華大學(雙聘)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任醫師、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長、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院長、廣東同江醫院/王忠誠腦科中心院長、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終身名譽會長、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學科專家咨詢團委員、國際腦研究協會成員,美國、日本神經外科學會榮譽會員。
[7-10]
王忠誠獲獎記錄
編輯所獲獎項 |
榮譽稱號 |
王忠誠人物評價
編輯王教授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不僅是技術方面的,還有醫德方面的,尤其是做人的道理。(張建國評)
王院士作為老黨員,講黨性,講原則,組織觀念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弘揚王忠誠院士精神,繼承王忠誠院士遺志,化悲痛為力量,為天壇醫院的發展和神經外科事業的發展盡職盡責。(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宋茂民評)
[11]
我們要學習王院士提攜后人的精神,用人既看業務,又重人品,王院士愛憎分明,喜歡踏踏實實做學問的老實人,這種文化,我們后人要傳承,王院士用巨人的戰略眼光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我們要努力把王院士開創的神經外科事業發揚光大。(北京天壇醫院王晨院長評)
[11]
王忠誠院士一生致力于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他將畢生心血投入到自己深愛的神經外科事業中,為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發展壯大、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推動神經外科事業發展的一生,是真心服務患者的一生,是悉心培養人才的一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評)
[12]
王忠誠后世紀念
編輯座談會
2012年12月20日,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王忠誠醫學基金會召開紀念王忠誠院士誕辰87周年追思座談會。院長王晨、黨委書記宋茂民、副院長張力偉、研究所副所長張亞卓、老專家代表趙雅度、羅世琪等以及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的專家和王忠誠院士的學生出席會議。
[11]
小行星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世界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逝世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6-04-19]
- 2. 王忠誠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6-04-25]
- 3. 大醫“忠誠”——記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忠誠 .北京大學新聞中心[引用日期2017-01-06]
- 4. 王忠誠:當個好醫生不容易 .搜狐[引用日期2016-04-19]
- 5. 文字資料(二)—— 搜狐網
- 6. 王忠誠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10-01[引用日期2012-010-1]
- 7. 學生眼中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領域的“好家長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04-19]
- 8. 2008最高科技獎揭曉 獎勵500萬 .《東亞經貿新聞》報社[引用日期2016-04-26]
- 9. 王忠誠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2-010-1]
- 10. 著名神外專家王忠誠院士逝世 .羊城晚報[引用日期2016-04-26]
- 11. 北京天壇醫院舉辦紀念王忠誠院士誕辰87周年追思座談會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 [引用日期2016-04-20]
- 12. 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領航人 王忠誠院士生平事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引用日期2016-04-26]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