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截止至2014年)。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是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秘書處所在地、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各種歷史文獻和相關實物為主,同時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來侵略和占領臺灣的各類文物,內容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歷史側面。截至2014年,館藏各類文物達兩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達百余件(套)。
[2]
快速導航
全景圖
- 中文名稱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外文名稱
- Museum of the War of Peoples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 類 別
- 戰爭歷史紀念館
- 地 點
- 北京市西南盧溝橋畔宛平城內街101號
- 開放時間
- 1987年7月7日
- 館藏精品
- 《日軍731細菌部隊罪行展》、《臺灣同胞抗日斗爭圖片展》
- 主 題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
- 所屬國家
- 中國
- 所屬城市
- 北京市
- 門票價格
- 免費
- 建議游玩時長
- 2小時
- 適宜游玩季節
- 四季各有特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歷史沿革
編輯1987年7月6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落成。
1988年7月7日,七七事變半景畫館建成并舉行開館首映式。
[5]
1989年10月30日,張承鈞被豐臺區委、區政府任命為抗戰館第一任黨組書記、館長,抗戰館黨組成立。
1992年2月24日,《抗戰館館藏書畫選展》在館開幕。5月25日,《戰時延安》展覽在館開幕。7月6日,首都各界隆重紀念七七事變55周年大會在館舉行。9月11日,《盧溝滄桑——紀念盧溝橋建成800周年》展覽在館開幕。
1994年2月17日,抗戰館被北京市委、市政府定為副局級事業單位。
1996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動員部向抗戰館捐贈一批抗戰時期輕、重武器。
1997年7月7日,首都各界紀念七七事變60周年暨抗戰館二期工程落成開館儀式在館舉行。
1999年12月31日,“抗戰館隸屬關系轉變交接會議”在館召開,抗戰館由豐臺區轉歸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直屬管理。
2001年3月4日,由抗戰館主辦、澳門現代文史協會協辦的《澳門同胞支援祖國抗戰展》在館隆重開幕。8月1日,陳啟剛調任抗戰館黨組書記、館長。
2002年8月1日,全國中小學生免費參觀抗戰館啟動儀式舉行。9月28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展覽在館開幕。
2004年6月22日,由抗戰館和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蓋世太保罪行展”在館開幕。9月18日,勿忘國恥、強我國防——首都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分別在抗戰館和抗戰雕塑園舉行。
2005年7月7日,《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在抗戰館舉行隆重開幕式。7月7日-7月8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干分別來到抗戰館參觀《偉大勝利》大型主題展覽。展覽開幕至2005年底,共有50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300余位省部級領導干部參觀了展覽。
[5]
2006年12月11日,抗戰館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西安事變紀念館聯合主辦的《歷史的轉折——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展》在首都博物館展出。
2007年7月7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0周年大會暨《難忘七七》史料展開幕式"在館舉行。
2009年9月3日,與中國國家檔案局、新加坡國家檔案館、云南省檔案局共同主辦“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史料展” 抗戰館開展。9月18日,舉辦“歷史的巨輪——百姓抗戰故事”專題展覽,編輯出版《百姓抗戰故事》圖書。
2010年5月12日,編撰出版《中國紀念館集粹》叢書。7月7日,抗戰館與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共同舉辦《回顧勝利——俄羅斯專題展》,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
2012年7月7日,舉辦“弘揚民族正氣 踐行北京精神”為主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5周年暨抗戰館建館25周年紀念活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建筑布局
編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前方是面積達8600平方米的抗戰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征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布著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基座為漢白玉、高達14米的國旗桿豎立在廣場北側。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館外墻與鑲嵌著獨立自由勛章圖案的鍛銅大門,使紀念館尤顯肅穆、莊嚴。在抗戰館二級平臺上安放著質地為鍛銅的獨立自由勛章雕塑。
[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藏精品
編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王唯真連環畫
王唯真是菲律賓歸僑, 祖籍福建泉州。1938年回國參加抗日戰爭,1939年6月到延安,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到新華社,任英文翻譯、國際編輯。
[6]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彭德懷木刻畫
《百團大戰中關家垴戰斗親臨前線指揮的彭副總司令》木刻畫
1940年10月29日夜,八路軍第129師集中第385旅與第386旅主力、新編第10旅及決死隊第1縱隊各一部,將參加報復“掃蕩”的日軍第36師團崗崎大隊500余人,包圍于武鄉縣關家垴地區。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臨陣地視察、指揮。日軍飛機輪番轟炸掃射,戰況十分激烈。戰至31日拂曉,殲日軍400余人。
[7]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孔憲全委任狀
第29軍219團3營10連連長孔憲全委任狀
孔憲全(1908—1937),1928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后入第29軍,1933年參加了長城抗戰。1935年,任第219團3營10連連長,得此委任狀。1936年10月孔憲全連接受守衛盧溝橋任務。1937年七七事變時,孔憲全面對數倍于己方的日軍,帶領連隊與敵人頑強戰斗,在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時,中彈犧牲。
[8]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傅作義望遠鏡
傅作義抗戰時期用過的望遠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孤軍營紀念章
“孤軍營敬贈謝團長紀念像”章
紀念章為銅制,正面中央為謝晉元半身像,頭戴軍帽,身穿軍服,表情莊嚴肅穆,目光眺望遠方。上面有“謝團長紀念像”六字,下面有“孤軍營敬制”字樣。1941年謝晉元遇害,八百壯士無限悲痛,一致決議鑄造“謝團長紀念像”,每人胸前佩戴一枚,以示悼念。
[10]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毛澤東書手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陳設展覽
編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基本陳列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基本陳列名為"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該展覽是在是在2005年"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的基礎上完善而成的。
[12]
展覽以"偉大勝利"為主題,全面再現了中國人民14年浴血抗戰的歷史畫卷。共分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機,救亡興起;第二部分:國共合作、共赴國難;第三部分:抗戰燈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軍暴行、慘絕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場、民族壯歌;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國際支援;第七部分:歷史勝利、巨大貢獻;第八部分: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12]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專題陳列
紅色影像展
“紅色影像展”是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聯合制作。展示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中的許多攝影工作者和將領,冒著戰火硝煙深入前線攝影、采訪,拍攝的優秀作品。這些展品所承載的主題是永恒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的堅定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她所領導的人民武裝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力量。
[13]
奧斯維辛集中營展
奧斯維辛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最大集中營。1942年起,集中營成為歐洲猶太民族最大的殺戮中心。至少有110萬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其中90%以上的遇難者是猶太人。
[14]
一個人與一個時代
在抗日戰爭這場關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中國的藝術家們也經歷了一場心靈的震蕩、情感的沖突和精神的洗禮。他們既飽受了內憂外患的煎熬,也釋放出了巨大的藝術生命力,在中國現代史上寫下了特殊而輝煌的篇章。他們將藝術與現實結合起來,倡導“為抗戰而藝術”。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為他們關注現實、振奮民族精神提供了創作的源泉。
[14]
日本侵華罪證展
2011年是九一八事變發生80周年。9月18日上午,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共同主辦的《日本侵華罪證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學術研究
編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學術成果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不僅作為抗戰史的展示窗口,同時也是抗日戰爭史研究的重要陣地之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每年都要確定一批專題展覽項目并圍繞開展專題研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先后組織召開了一百多次各種類型、主題、規格的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推動學術發展。
[15]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學術期刊
《抗戰史料研究》
《抗戰史料研究》是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辦的以抗戰史料研究為主的學術性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每年出版兩輯。前身為《中國抗戰研究動態》,創刊于2006年,截止至2014年,已經出版34期,在全國抗戰史研究領域中產生一定的影響。
[16]
《抗戰史料研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繁榮抗戰史料研究、總結歷史經驗、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為宗旨,秉承科學與求實的辦刊理念,重史料、講考據、求實證。內容涉及抗日戰爭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社會、日本侵華罪行以及戰爭遺留問題等方面。
[16]
《中國紀念館研究》
《中國紀念館研究》以博物館學理論為指導,多側面多角度反映中國紀念館的現狀特點,深入探討中國紀念館的發展方向,廣泛介紹世界各國紀念館的概況、相關經驗和各種前沿理念,關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紀念館存在的各種問題,為中國紀念館的工作者和關注紀念館發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學術研究和經驗交流的園地,使之成為集學術性、知識性、可讀性為一體的、具有一定前瞻性學術出版物。
[16]
《中國紀念館通訊》
《中國紀念館通訊》(雙月刊)是由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編輯出版發行的內部出版物。以刊登會員單位工作動態、個人會員工作心得為主的信息交流性刊物,以“加強交流、增進了解、促進合作、共謀發展”為辦刊宗旨。
[16]
《中國紀念館通訊》設置以下欄目:今日關注、專委會工作、信息快報、展覽推介、館藏珍品、宣教風采、先進人物、中國紀念館、紀念館茶座、對外交流、新書推薦、學習園地等。稿件一經采用,將支付一定稿費,通訊員有關稿件將優先在會刊《中國紀念館研究》(公開出版,半年刊)上予以發表。
[16]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所獲榮譽
編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社會團體
編輯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會
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會是以“促進抗戰史研究及和平教育事業發展”為宗旨的非公募基金會,主要任務是募集社會上關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研究、宣傳和教育的愛國人士、社會團體以及海外僑胞的資金支持,開展抗日戰爭歷史的研究,對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集社會力量辦文化事業。
[17]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成立于1991年,是由從事中國抗日戰爭史、中日關系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有關單位自愿結成的學術性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17]
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
中國紀念館是中國文博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紀念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的場所。尤其是以近代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為主題的紀念館,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大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中國紀念館行業亟需有專門的行業組織,以加強交流,推進發展。
[17]
為此,受中國博物館協會委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2007年牽頭組織成立了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專委會主要由從事中國近現代研究、展示以及相關歷史、人物研究、展示的博物館、紀念館的專家學者自愿結合組成,是以弘揚民族精神、推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紅色旅游以及加強國際間紀念館的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目的的公益性群眾團體。截止至2014年,專委會已發展會員單位140余家,會員500余人,成為中國紀念館界聯系交流的重要平臺。
[17]
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
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是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市老領導白介夫、劉述禮同志等聯合發起成立的,由北京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
[17]
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原名中國抗日戰爭史北京研究會,前身是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北京分會,成立于1991年,1999年更名,2004年重新注冊。主辦單位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業務主管單位是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社會團體管理辦公室對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17]
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宗旨是團結本市從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專家學者,遵照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風尚,通過研究與交流活動,促進北京地區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深入和發展,為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綠色北京建設服務。
[17]
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
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宗旨是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收集、整理、研究、宣傳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英勇歷史,以史育人,以史資治,為會員服務,為新時期軍隊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會刊《齊魯烽火》。
[17]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要領導
編輯館 長:李宗遠
[18]
副館長:李宗遠
副館長:羅存康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指南
編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門票信息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實行免費開放(憑有效身份證件取票入館)。
2.開放時間:9:00am—4:30pm 。4:00pm停止取票。
4.為保障參觀秩序和方便您的參觀,50人以上團體敬請提前預約,在約定時間內憑介紹信領取團體參觀票。
5.如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重大抗戰紀念活動,活動時間內可能暫停開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將提前發布公告,敬請留意并請諒解。
半景畫播映
1.《七七事變》半景畫館位于主展廳中央。半景畫每天播放六場,每場限60人。
講解和導覽
1.每周二、周四提供定時免費講解,時間為:9:00、9:30、10:00、10:30、11:00、13:30、14:00、14:30、15:00、15:30。
2. 其它開放日實行收費講解。中文講解100元/場(50人以內),外文講解200元/場(50人以內)。每場講解時間為1小時30分鐘之內(不含專題展覽)。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注意事項
1.請自覺配合安全檢查。
2.請攜包者自覺存包。
3.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入館。
4.請文明參觀,勿在館內跑動、喧嘩、嬉鬧、亂扔廢棄物、隨地吐痰等。
6.請勿觸摸、攀爬、損毀展品。
7.衣著不整請勿入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交通位置
交通路線:乘專17、77、96、97、133、309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310、313、329、339、452、458、459、624、661、662、843、896、952、983路公交車至抗戰雕塑園站下車向北步行五分鐘左右即到(宛平城內)。
[20]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簡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2. 收藏介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3.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01-04]
- 4. 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名單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9-02-28]
- 5. 大事記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6. 王唯真連環畫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7. 《百團大戰中關家垴戰斗親臨前線指揮的彭副總司令》木刻畫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8. 第29軍219團3營10連連長孔憲全委任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9. 傅作義抗戰時期用過的望遠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0. 孤軍營紀念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1. 毛澤東手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2. 《偉大勝利》大型主題展覽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3. 紅色影像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4. 專題陳列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5. 學術成果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6. 學術期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7. 社團管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18. 北京市近期重要人事任免 .北京晚報[引用日期2016-03-18]
- 19. 組織機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20. 聯系參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引用日期2015-01-21]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