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惟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主樓高94.7米,中央7層,兩側4層。截止至2012年末,全館有22個陳列廳、2個陳列廣場。軍博收藏34萬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50余件,藝術品1600余件,對外軍事交往中受贈禮品2551件。其中有銅鎏金弩機、鎮遠艦鐵錨、葉挺指揮刀、三八式步槍和解放軍第一輛坦克等重大歷史價值文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于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59年7月竣工,同年10月內部預展,1960年8月正式開放。
快速導航
全景圖
- 中文名稱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外文名稱
- Military Museum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 類 別
- 軍事歷史博物館
- 地 點
- 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9號
- 竣工時間
- 1959年7月
- 開放時間
- 8:30—17:00(11月至3月)8:30——17:30(4月至10月)周一閉館
- 所屬城市
- 北京市海淀區
- 所屬國家
- 中國
- 門票價格
- 免費
- 建議游玩時長
- 2小時
- 適宜游玩季節
- 四季皆宜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歷史沿革
編輯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決定,為慶祝建國10周年,在北京新建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等博物館和展覽館。9月10日中央軍委第115次會議討論通過在北京興建軍事博物館的決定。會議確定,籌備委員會由17人組成,肖華及劉志堅、張令彬、肖向榮分別任正副主任委員。10月12日在軍事博物館陳列大樓建筑工地隆重舉行開工典禮。
[3]
1959年3月12日,中央軍委第167次會議議定:“現在正在籌備的軍事博物館,可以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960年5月13日,總后勤部軍械部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移交武器、器材、彈藥1525件。
1962年夏,毛澤東主席為軍博題寫館名。軍博報總政副主任肖華并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羅瑞卿同意,請毛澤東主席為軍博題寫館標。毛主席欣然同意,在6頁信箋紙上寫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11個大字。8月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共有紅軍館、抗日館、解放館、抗美援朝館、現代館、兵器館、民兵館、禮品館、綜合館。
[3]
1964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工作條例(草案)》頒布。分為“總則”、“組織”、“工作職責”、“工作制度”、“工作作風”、“工作方法”五個部分。
1965年8月,軍博鑒定出館藏一級文物936件,其中紅軍館229件,抗日戰爭館206件,解放戰爭館263件,抗美援朝館159件,保衛社會主義建設館62件,兵器館17件。
1967年1月中旬,因受“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軍博閉館。
[3]
1969年10月18日,軍博重要文物裝170箱,轉移至總后西安辦事處所屬靈寶基地兵站321倉庫。
1974年6月,軍博報總政治部,建議將1969年轉移到河南321倉庫的文物運回北京。6月7日,總政治部報中央軍委,6月11日,軍委副主席葉劍英等批準。7月14日晨,將存放于該兵站倉庫的95箱革命歷史文物安全運回北京。
1975年10月29日,軍博歷史綜合館(原綜合館之改稱。因其缺少建國后的內容)開始內部預展。
1979年,經中央軍委批準,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尖兵1號”及其返回艙,由國防科工委交軍博收藏。
1980年7月31日,軍博報總政批準,結束毛主席紀念展覽(已展出3年半)。
1981年7月,軍博歷史綜合館撤除。
1982年3月,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軍博是該學會發起單位之一,副館長秦興漢、馬仲廉參加成立大會,被選為該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秦興漢為常務理事和副理事長。8月1日,進行重大調整修改的兵器館和經過進一步修改的現代一分館正式開放。
1985年8月1日,軍博館刊《軍事史林》創刊號出版發行。8月13日,抗日戰爭館正式開放。
1987年1月1日,軍博試行全周開放制度,每周7天都開館,改變星期一閉館的慣例,只在元旦、“十一”各閉館1天,春節閉館2天,每年可增加約57個開館日。
1988年7月1日,軍博《中國古代戰爭館》、《中國近代戰爭館》正式開館。
1991年7月,介紹軍博的畫冊《中國·軍事博物館》,由華僑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2年7月25日,《人民軍隊闊步向前進——紀念建軍65周年展覽》開幕。
1994年8月1日,軍博試行分館制并開始運行。
1996年10月11日,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準,總政治部主辦、軍博承辦的《長征·豐碑永存——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展覽舉行開幕式。同時開幕的有全軍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的《紅軍戰士書畫展》及《全國著名書畫名家作品展》。
1997年6月,中央宣傳部命名軍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1998年4月7日,革命戰爭館東一、二、三層樓于6月起陸續撤展。8月25日,軍博干部按新編制開始定崗定位。10月21日,軍博召開領導干部會議,確定從1998年11月1日起展覽大樓全面閉館維修。
2001年2月13日,軍事博物館大樓中央空調安裝工程開工典禮儀式在軍博舉行。
2002年8月1日,《第十屆全軍美術展》在軍博隆重開幕。
2004年2月18日,《土地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全國解放戰爭館》開館儀式在軍博舉行。
2006年,10月16日《偉大壯舉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開幕式在軍博廣場舉行。
2007年9月,軍博被評為“公眾喜愛的中國十大經典紅色景區(點)”。10月13日,《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在軍博西一樓開幕。
2008年3月1日,軍博在首都博物館界第一個免費開放。5月,國家文物局評定軍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建筑布局
編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展館面積近5萬平方米,主樓高94.7米,正門上方“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匾額是毛澤東主席親筆書寫。
[5]
軍博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于2010年7月立項,批準建設規模14.8萬平方米,投資15.4億元。工程分為抗震加固和新建擴建兩部分,其中,抗震加固3.3萬平方米,新建擴建11.5萬平方米。工程于2012年9月21日舉行開工典禮。
[6]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藏精品
編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銅鎏金弩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長15.4厘米、高16.5厘米
1978年山東省淄博市西漢齊王墓出土
[7]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鎮遠艦鐵錨
清北洋艦隊鎮遠艦鐵錨
年代:1895年
質地:鐵
文物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葉挺指揮刀
葉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使用過的指揮刀
年代: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質地:鋼、銅
文物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三八式步槍
平型關戰役中繳獲日軍的三八式步槍
文物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武漢軍區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第一輛坦克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
年代:1945年
尺寸:長577厘米
重量:18000公斤
文物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坦克一校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朱德的題詞
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部隊的題詞
年代:1950年5月
尺寸:27.1*18厘米
來源:解放軍測繪學院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館介紹
編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古代戰爭館
《古代戰爭館》從1984年開始籌辦,1988年正式開館,1998年修改調整,1999年重新開館,2012年5月因軍博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撤展閉館。《古代戰爭館》位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展覽大樓三層西側,展出面積3300平方米,陳列文物、照片、模型、圖表、繪畫、雕塑等展品共計1600余件。
[13]
《古代戰爭館》的陳列內容以戰爭史為主線,融兵器、軍制、軍隊、軍事思想,以及一定的政治、經濟背景于一體,按照歷史發展順序,分為先秦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遼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鴉片戰爭前),共6個部分。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重要的戰爭、著名的戰例和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統帥、將領。在世界軍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等時期的青銅兵器,唐宋以來的火器及《孫子兵法》等著名的軍事理論著作,在陳列中都重點地作了反映。
[13]
《古代戰爭館》陳列著許多珍貴的軍事歷史文物,如山東出土的西周“薛師” 戟、湖南出土的春秋時期的竹弓、安徽出土的戰國時期楚全戈、陜西出土的秦兵馬俑、江蘇出土的西漢兵俑、吉林出土的元“至正辛卯”銅火銃等等。為盡可能地展現中國古代軍事歷史面貌,《古代戰爭館》陳列中還展示了部分模型、蠟像及一批繪畫、雕塑等美術作品。高5米、長52米的序廳環形壁畫《華夏戎詩》,凝練而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古代車戰、水戰、騎戰和攻守城戰的特點。此外,大型復原模型“駟馬三人戰車”、再現唐代騎兵豐采的“東都虎牢之戰”景觀、“宋代城防和攻守城器械”模型、氣勢恢宏的火器陳列臺及巨大的戰船模型等展品,均形象地再現了中國古代兵器、軍隊、作戰的特點和歷史。
[13]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近代戰爭館
《近代戰爭館》從1984年開始籌辦,1988年正式開館。1998年修改調整,于1999年重新開館,2012年5月因軍博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撤展閉館。《近代戰爭館》位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展覽大樓四層西側,展出面積1300平方米,陳列有文物、歷史照片、復原模型、沙盤、圖表、蠟像、景觀等展品共計500余件。
[14]
《近代戰爭館》的陳列內容,以1840年至1919年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壓迫的武裝斗爭史為主線,按照歷史發展順序,分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爭、抗擊列強瓜分中國的戰爭、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戰爭、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共5個部分。陳列內容除反映中國近代歷次重要的戰爭外,還有林則徐等數十位著名軍事人物,以及興辦近代軍事工業、籌建近代海軍、清末軍制改革等中國軍事近代化的內容。
[14]
《近代戰爭館》陳列有許多珍貴的軍事歷史文物,如鑄有銘文的太平天國火炮、左宗棠的印章、丁汝昌的戰服、美制加特林機槍等。為全面形象地展現中國近代軍事歷史面貌,《近代戰爭館》序廳浮雕沉穩凝重,既揭示了近代戰爭館的主題,又是近代戰爭史的濃縮。陳列中還展示了景觀、復原模型、蠟像及一些繪畫、雕塑等美術作品。其中,有揭露英法聯軍的暴行和再現中日甲午戰爭黃海激戰場面的大型復原景觀“圓明園”、“黃海海戰”,有著名畫家高虹、何孔德、高泉等人創作的熱情頌揚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奮勇抵抗外來侵略的《虎門抗英》、《翰海糧道》、《廊坊大捷》等油畫。
[14]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土地革命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館》位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展覽大樓東一樓,主要展示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土地革命戰爭的歷史。
[15]
《土地革命戰爭》館展覽面積3100平方米,文物數量1278件、藝術品26件。
[5]
整個陳列共分6部分:
1、中國共產黨的早期軍事活動。
2、各地武裝起義和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
3、游擊戰爭的開展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4、紅軍反“圍剿”及其作戰原則的形成。
5、紅軍長征和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陳列內容突出反映了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發展成為一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英勇善戰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光輝戰斗歷程。重點展示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領導人民軍隊開創中國革命道路,確立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揭示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斗爭,才能救國救民的歷史必然性。
[15]
《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軍反“圍剿”的勝利》、《飛奪瀘定橋》、《三大主力會師》、《紅軍過草地》、《艱苦歲月》、《歃血結盟》等繪畫和雕塑藝術品,更是再現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一個個重大的歷史場景,同時又給人們一種難忘的藝術享受,它們是新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15]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
《抗日戰爭館》位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展覽大樓東二樓。該館主要展示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進行全民族抗戰的歷史進程。
[16]
《抗日戰爭館》展覽面積1650平方米。文物數量810件、藝術品11件。
[5]
整個陳列內容分為“中華民族奮起抗戰”、“開辟敵后戰場”、“堅持與發展敵后根據地”、“堅持艱苦的敵后抗戰”、“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等5個單元。陳列中客觀、系統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在抗戰中的主力軍作用。
[16]
《抗日戰爭館》共展出歷史文物1000余件,其中有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的迫擊炮、抗日英雄楊靖宇的銅印、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使用過的止血鉗、新四軍軍長葉挺在獄中穿過的軍衣、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使用過的轉輪手槍、白洋淀雁翎隊打擊日軍用的“大抬桿”槍、百團大戰中繳獲的日本國旗以及侵華日軍首要戰犯岡村寧次呈繳的佩刀……這些珍貴文物,是中華民族團結御侮的象征,是日本法西斯侵華失敗的見證。
[16]
《抗日戰爭館》陳列展出有300多幅歷史圖片。這些圖片真實地記錄了中華民族抗戰的歷史,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日武裝在敵后戰場浴血殺敵的壯烈場景。陳列中還展出了雕塑、油畫、景觀等藝術作品。一進入展廳,迎面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雕塑,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英雄形象。“長城烽火”背景畫,象征著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團結抗戰,“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新創作的油畫《百團大戰》,形象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敵后向日本侵略軍發動游擊戰爭的歷史畫面。“地道戰”景觀表現了冀中軍民布下天羅地網,陷敵于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的生動場景,揭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真理。
[16]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解放戰爭館
《全國解放戰爭館》位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展覽大樓東二樓,主要展示1945年至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經過浴血奮戰,推翻國民黨政權統治,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的光輝歷史。
[17]
《全國解放戰爭館》展覽面積1650平方米,文物數量1375件、藝術品7件。
[5]
《全國解放戰爭館》陳列內容分為“爭取和平民主,準備應付內戰”、“實行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舉行戰略決戰”、“實施戰略追擊”5個單元。陳列內容突出展示了毛澤東等革命領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國民黨軍進攻,千里躍進大別山,逐鹿中原,決戰遼沈、淮海、平津,強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光輝戰斗歷程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展示了革命先烈捐軀華夏、血灑中原的英雄事跡及人民群眾對革命戰爭的支援。展覽還以專題陳列形式,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的自身建設、后方建設、軍民關系等等。
[17]
《全國解放戰爭館》還運用雕塑、繪畫、景觀等藝術形式及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序廳“解放全中國”大型組雕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往無前,解放全中國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大型復原景觀“運籌帷幄”。高虹、何孔德、陳逸飛等國內著名藝術家創作的《決戰前夕》、《轉戰陜北》、《攻占總統府》等油畫,藝術地再現了解放戰爭的輝煌歷史。展館中央的大型武器繳獲臺上,陳列著人民解放軍繳獲的美制槍炮、通訊器材及其它軍事用品,見證了人民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的歷史。
[17]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館》最早于1960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后幾經調整和改陳。《抗美援朝戰爭館》以1999年展出的抗美援朝戰爭館展出內容為基礎,在形式上作了重大的調整后,于2010年重新對觀眾開放的。2012年5月因軍博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撤展閉館。《抗美援朝戰爭館》位于軍事博物館原展覽大樓東四樓展廳,陳列面積1300平方米,計有展品720余件,包括文物456件,照片238張,表格9個,作戰圖9張,油畫6幅,硅膠人、雕塑共4個等。
[18]
抗美援朝戰爭館展出的內容是以軍事斗爭為主線,全面展出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的全過程,共有“決策出兵”、“運動殲敵”、“邊打邊談”、“勝利歸國”四個單元內容。將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停戰談判、人民支援、中朝友誼等內容,全涵蓋在戰役戰斗的進行中。其中彭德懷司令員在戰爭中使用過的物品,楊根思、黃繼光等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的遺物,從上甘嶺帶回的嵌滿彈片的樹干,繳獲美軍第7師31團的團旗,何孔德的油畫《前線》、高泉的油畫《決策出兵》、孫立新的油畫《激戰松骨峰》、張慶濤的油畫《楊根思》等展品,令觀眾既感慨萬千,又心潮澎湃。
[18]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國防成就館
《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館》是在紀念建軍80周年舉辦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展覽的基礎之上,于2007年底調整至原展覽大樓東三樓展出。2009年10月至12月,再次修改調整,2010年1月1日重新開放,2012年5月因軍博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撤展閉館。
[19]
陳列文物、圖片、藝術品、蠟像、景觀等2800余件。
[20]
展覽按專題編排,分為序廳和“戰略決策 輝煌歷程”、“軍事過硬 鋼鐵長城”、“鑄牢軍魂 永葆本色”、“勤儉建軍 保障有力”、“自主創新跨越發展”、“牢記宗旨 建設祖國”、“面向世界 維護和平”七個部分。
[19]
展覽突出展示了一批新文物和新裝備。有毛澤東觀看大比武時打過的沙袋、周恩來親擬的炮擊金門廣播稿、1956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簽到簿、研制原子彈使用過的手搖計算機、解放一江山島插上203高地的紅旗、空軍戰斗英雄杜鳳瑞的請戰書、雷鋒日記、我國第一顆空投原子彈、氫彈的模型,上甘嶺陣地上殘存的彈痕累累的樹干等,有駐香港、澳門部隊首次升起的國旗、軍旗,抗洪英雄李向群穿過的救生衣等新文物、新展品。同時還展出了5.8mm槍族等新型輕武器和99式坦克、新型履帶步兵戰車、05式自行榴彈炮、東風21丙中遠程地地常規導彈、紅旗9地空導彈、殲轟-7等武器裝備模型。
[19]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軍事藝術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兵器館
《兵器館》位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展覽大樓中央北大廳,由一座高20多米氣勢雄偉的穹型屋頂建筑和兩側的大型陳列廣場組成。《兵器館》陳列了世界上20多個國家生產的近2000件各種武器,其中有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軍刀、火炮、裝甲車、導彈、艦船和飛機等。《兵器館》被譽為“兵器的王國”。
[22]
《兵器館》展廳面積2萬平方米,展線長度2000米,共展出文物1651件,其中槍支624件、坦克裝甲車30輛,各型火炮146門,軍刀144件,彈藥665件,各型導彈12枚,衛星3顆,飛機16架,艦艇2艘。其它文物9件。
[22]
《兵器館》陳列著許多人民解放軍兵器史上的第一。其中有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功臣號”坦克,以此坦克為基礎創建了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坦克大隊,并在后來的戰斗中屢建功勛。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使用的教練機——日本造九九式高級教練機,它為培養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批飛行員立下了功勞。人民解放軍第一代地對地戰術導彈——東風1號導彈。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代噴氣式殲擊機——殲5殲擊機。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代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代地對空導彈——紅旗2號地對空導彈等等。
[22]
《兵器館》還展出了人民軍隊在歷次戰斗中立過戰功的功勛武器。其中有曾經在朝鮮戰場、擊落擊傷美國空軍戰斗機9架的空軍戰斗英雄王海駕駛過的米格-15殲擊機。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擊毀敵人105毫米以上榴彈炮48門、迫擊炮3門、坦克7輛的功勛火炮;有在朝鮮戰爭中曾擊落美國飛機10架的37毫米高射炮;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擊毀敵人重型坦克5輛、火炮9門、地堡26個,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的215號T-34坦克。有在50年代初期的海防戰斗中立下戰功的414號炮艇和功勛魚雷快艇等許多功勛兵器。
[22]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禮品館
展覽位于原展覽大樓四層中廳,面積近900平方米,陳列的500多件禮品是從館藏人民解放軍對外交往中接受的3000多件禮品中遴選出來的。其中,亞洲國家29個,禮品150余件,非洲國家27個,禮品60余件,歐洲國家29個,禮品240件。美洲國家13個,禮品50余件。大洋洲國家3個,禮品7件。
[23]
《禮品館》展廳中央的地球、和平鴿藝術造型突出反映了該館“和平、友誼”的展覽主題。四周的禮品,采取按洲際分區陳列與專題陳列相結合的方式,陳列注意突出各洲禮品的特色,突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導人接受的禮品,突出禮品中的精品,并力求使陳列做到錯落有致、美妙和諧,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各個國家的軍徽軍標、重型武器模型和刀、劍、槍等成為軍事交往禮品的主要內容。而就禮品的材質而言,其中不乏亞洲的銀器、歐洲的玻璃器皿、非洲的木雕等精美的手工藝品。
[23]
《禮品館》突出展示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導人接受的禮品。如:1963年古巴總理菲德爾·卡斯特羅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手槍,突尼斯總理穆罕默德·姆扎利贈給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地毯,烏拉圭總統胡利奧·瑪利亞·桑古內蒂贈送給鄧小平的匕首,緬甸陸軍總司令訪華時贈送給江澤民主席的銀器,朝鮮人民武裝力量部部長贈送給江澤民主席的刺繡。
[23]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專題展覽
編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往屆專展
201010年先后舉辦的大型展覽有:“利國、利軍、利民之舉——全國軍地兩用人才成果展覽”、“毛澤東光輝軍事業績——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展覽”、“雷鋒精神譜新歌——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雷鋒題詞30周年展覽”、“中華民族的勝利——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展覽”、“長征·豐碑永存——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展覽”、“新時期軍隊建設成就——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0周年展覽”、“新時期英雄戰士李向群事跡展覽”、“建國50周年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覽”。
[24]
1997年7月和2000年7月,軍事博物館還應邀赴俄羅斯、羅馬尼亞分別舉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歷程”展覽。
與此同時,軍事博物館還提供場地,抓住“熱點”,與地方先后聯合舉辦了“長江三峽工程展覽”、“懲治貪污受賄犯罪展覽”、“'嚴打'斗爭紀實展覽”、“全國海關反走私展覽”、“全國禁毒展覽”、“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展覽”等大型臨時展覽。 2008年“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建軍80周年國防成就展”。
[24]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建軍90周年展
“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位于展覽大樓一層西側,共4個展廳,4500平方米,展出照片圖表1100余張,文物實物近2000件,藝術品14件,采用流水式展線,南進北出,設置重點景觀井岡山會師、論持久戰、攻克錦州、開國大典、上甘嶺戰役、華北軍事演習、九八抗洪、進駐港澳、抗震救災、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習主席授予的軍旗等重點展項,同時集中展出60余件武器裝備模型、23件現役單兵武器裝備,設置陸海空各1套訓練模擬器供觀眾互動。此外,展覽大樓南廣場共4個展區,共2400平方米,展出陸海空火箭軍共16型主戰裝備實裝
[25]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職能任務
編輯軍博的基本職能是:收藏、研究、陳列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斗爭歷程和人民軍隊建設成就的文物、實物、文獻、資料,以及反映中華民族五千年軍事歷史的文物、實物、文獻、資料。圍繞黨、國家和軍隊的中心工作,舉辦各種專題性、時事性、紀念性展覽。接待國內外來賓和觀眾的參觀訪問。組織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組織開展與國內外博物館之間的業務交流。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所獲榮譽
編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主要領導
編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現任領導
館 長 :董長軍(2014年6月-)
政治委員:孟世強
副館長: 馬琳杰
副館長 :齊忠亮
副館長: 黃亦兵
政治部主任: 高明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歷任領導
姓名 | 任職時間 | 職位 |
賈若瑜 | 1960年4月—1973年3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
周 礎 | 1970年3月—1975年7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張景華 | 1973年3月—1975年7月
1975年7月—1978年夏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劉 漢 | 1975年7月—1983年9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
張金輝 | 1975年7月—1978年5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趙 工 | 1979年9月—1983年9月
1983年9月—1985年10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
凌 云 | 1983年9月—1985年10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秦興漢 | 1985年10月—1992年2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
張仲彬 | 1985年10月—1990年8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張和輝 | 1990年8月—1992年2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王怡漢 | 1992年2月—1993年7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
趙仲起 | 1992年2月—1994年7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袁 偉 | 1993年7月—2002年7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
馬樹學 | 1994年7月—1999年10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彭泉生 | 1999年10月—2007年7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郭得河 | 2002年7月—2009年5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
程建國 | 2007年7月—2010年7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陳士富 | 2009年5月—2013年5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
孔令義 | 2010年7月—2013年5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治委員 |
董長軍 | 2014年7月--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 [27]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指南
編輯開放時間
軍事博物館全年每周二至周日開放,周一閉館內部整修。節假日不休息。
夏季開放時間(4月1-11月1日)8:30至17:30;冬季開放時間8:30至17:00;閉館前30分鐘停止發票。參觀劵憑個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領取。
交通路線
軍事博物館位于北京西長安街延長線的復興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路上,地鐵1號線,9號線與公共汽車1路、特1路、特5路、特6路、21路、32路、68路、205路、308路、320路、337路、617路、728路、802路、827路等均在此設站。參觀須知
1、本館實行免費開放(參與項目除外),觀眾須憑當日票進館。
2、個人參觀憑本人有效證件,領取當日參觀票。
3、旅游團隊、單位團體憑介紹信預約、登記、領票。
4、入館前請您將包裹存放在存包處,勿帶危險品進館。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100項“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單發布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2-03]
- 2.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01-04]
- 3. 輝煌歷程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4. 軍博上榜百度百科榜,被評為年度人氣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5.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首都文明網[引用日期2015-01-06]
- 6. 軍博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簡介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7. 古代兵器精選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8. 近代文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9.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文物精品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0. 全國抗日戰爭時期文物精品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1.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文物精品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2. 新中國成立后文物精品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3. 古代戰爭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4. 近代戰爭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5. 土地革命戰爭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6. 抗日戰爭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7. 全國解放戰爭館簡介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8. 抗美援朝戰爭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19. 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20. 中國軍事歷史的真實見證(讀者點題·帶您走進國家公共文化設施(10))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5-01-06]
- 21. 軍事藝術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22. 兵器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23. 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外交往友誼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24. 臨展精選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25. 中文: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2017-07-20[引用日期2017-07-22]
- 26. 中文: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參觀公告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2017-07-20[引用日期2017-07-22]
- 27. 館 領 導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4-07-25]
- 28. 組織機構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1-06]
- 29. 兵器館圖冊來源為猜測拍攝(拍攝日期:2009年10月7日)
- 30. 軍博外景與外廳圖冊中“軍博外景”圖片來源 .北京市海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10-07-19[引用日期2012-09-29]
- 31. 抗日戰爭館、解放戰爭館圖冊來源 .百度貼吧.2011-06-10[引用日期2012-10-04]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