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輝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夏家輝(1937.2~),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人,人類與醫學遺傳學家,中國現代人類與醫學遺傳學的開拓者,中國“臨床遺傳學”奠基者,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夏家輝于1961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 [2]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創建湖南家輝遺傳專科醫院。 [1] 
夏家輝院士長期從事人類與醫學細胞遺傳學研究,在該領域卓有建樹。他是在世界上最早將人類顯帶染色體技術應用于腫瘤病因學研究的學者之一,為主創建了“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已不再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 [3]  )。1998年11月在世界上最先克隆了神經性高頻聽力下降的耳聾疾病基因,實現了在中國本土上克隆遺傳病疾病基因零的突破。2018年10月,夏家輝院士榮獲“中國醫學遺傳科成立重大貢獻獎”。 [2]  [4] 
中文名
夏家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
出生日期
1937年2月
職    業
人類與醫學遺傳學家 [2] 
畢業院校
湖南師范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現代人類與醫學遺傳學的開拓者
中國“臨床遺傳學”奠基者
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
代表作品
《醫學遺傳學講座》

夏家輝人物經歷

編輯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夏家輝出生于湖南省桃江縣。
1961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
1962年,WHO建議在醫學院校開設“醫學遺傳學課程”,中國受極左思潮影響卻把“摩爾根學說”視為反動邪說。1972年夏家輝冒著政治風險恢復“醫學遺傳學”研究,本著“建立先進技術是基礎,服務于臨床是目的,通過特殊病例開展基礎理論研究,由于在材料上獨特、在技術上先進,其研究成果就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得到國內外公認,同時不斷提高了教學與醫療水平。
1972年,夏家輝率先在中國開展了人類染色體顯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1974年,創建了"遺傳咨詢門診",開展了染色體病的診斷和產前診斷,創建了“臨床遺傳學”這一嶄新的學科。
1975年,發現一條與鼻咽癌相關標記染色體t(1;3)(q14;p11)。
1976年,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醫學遺傳學講座》教材,率先在中國醫學院校開出了“醫學遺傳學講座”課程。
1981年,將人類睪丸決定基因(TDF)定位于Yp11.32帶。
1981年,夏家輝與李麓蕓等合作研究的成果迅速向全國推廣,這項技術現已被中國醫學細胞遺傳學界作為常規技術廣泛應用,并被稱為“湖南方法”。他們還研究出用絨毛、羊水細胞為材料,在妊娠2~5個月內完成染色體病宮內診斷的技術。從零開始到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了“臨床細胞遺傳學”這一嶄新的學科,夏家輝成為公認的奠基者。
1984年,受衛生部委托組建“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向國、內外開放,2001年“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被評為“生命科學領域”的6個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1985年,開展了遺傳資源的收集、保藏與利用。
1985年,任《國際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登記庫》顧問。
1998年,克隆了人類耳聾疾病基因(GJB3),論文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實現了中國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
1994年,開始人源基因治療新載體的研究,已獲3項國內發明專利。
1990年,實驗室著手克隆某基因時,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捷足先登,搶先宣布該基因克隆成功。
1995年,經過整整4年的臥薪嘗膽,夏家輝等終于有所收獲。可是《Nature Genetics》當年10月份的一篇論文宣布,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克隆出該疾病基因。為了不使4年的辛苦付諸東流,夏家輝立即帶領大家轉向。而這次的結果更令人痛惜,美國科學家又一次率先克隆出。僅僅相差兩周時間,中國的科學家再次與世界第一失之交臂。
1996年,在國際上首創了利用國際人類基因組EST數據,采用“基因家族候選疾病基因計算機克隆”技術克隆致病基因的方法,于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類耳聾疾病基因(GJB3),論文發表在《Nature Genetics》(Volume 20 December 1998,p370-373),實現了中國克隆遺傳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在1998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首次評選中排名第一,1999年10月科技部將神經性耳聾疾病基因(GJB3)的研究成果列為中國基礎研究五十年(1949-1999年)“理論建樹的25項成果之一”。
1997年,任《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國際雜志編委。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2]  [5] 
2000年3月27日,在 “中國基礎研究五十年”(1949-1999年)紀念會上,科技部邀請夏家輝院士作了題為《基礎研究要爭世界第一》的報告。
2001年,夏家輝、唐北沙夏昆等以“神經性高頻性耳聾等遺傳性疾病基因的克隆和遺傳疾病家系的收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5年,全國科技大會上,夏家輝領銜的“世界首報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遺傳資源保藏及B/S模式共享體系”第五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全面推動了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的收集、保藏與利用。 [6] 
2012年,創建湖南家輝遺傳專科醫院。 [1] 
2017年6月26日,科技部發布《2016年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未通過評估,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的有關規定,該實驗室不再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 [3] 

夏家輝人物成就

編輯

夏家輝研究成果

夏家輝是在世界上最早將人類顯帶染色體技術應用于腫瘤病因學研究的學者之一。他于1972年率先在我國研
夏家輝在研究
夏家輝在研究(2張)
究人類顯帶染色體技術,1973年在世界上首創了75℃染色體顯帶技術烤片法,1981年在世界上最早將人類睪丸決定基因(TDF)定位于Yp11.32帶。
夏家輝還是國際上最早用顯帶技術研究腫瘤的學者之一。他于1975年發現了一條鼻咽癌標記染色體t(1;3)(q44,p11);于1985年在我國率先開展了遺傳資源的收集、保藏與利用;于1996年在國際上首創了利用國際人類基因組EST數據,采用“基因家族候選疾病基因計算機克隆”技術克隆致病基因的方法;于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類耳聾疾病基因(GJB3),論文發表在《Nature Genetics》(Volume 20 December 1998,p370-373),實現了我國克隆遺傳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在1998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首次評選中排名第一,1999年10月科技部將神經性耳聾疾病基因(GJB3)的研究成果列為中國基礎研究五十年(1949-1999年)“理論建樹的25項成果之一”。
夏家輝創建的“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1996年以來,以“基因治療新載體”的研究為核心,直接引進國外資助研究經費達288萬美元,1998年11月在世界上最先克隆了神經性高頻聽力下降的耳聾疾病基因,實現了在中國本土上克隆遺傳病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1] 

夏家輝碩博培養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1990年至2005年期間,夏家輝培養的博士后、博士、碩士共41名,最近名單如下: [7] 
論文題名
作者
指導老師
學位
角膜環狀皮樣瘤致病基因PITX2 R62H突變體的功能研究
王果
夏家輝
博士
藍色橡皮皰痣綜合征臨床特征與TIE2基因突變的關系
霍繼榮
夏家輝
博士
高通量引物評價系統—PrimerEvaluator
朱贊華
夏家輝
碩士
人骨髓間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臨床前應用和人血清培養的研究
張延潔
夏家輝
碩士
遺傳性非綜合征型神經性耳聾基因診斷體系的建立與應用
胡浩
夏家輝
碩士
慢速冷凍法冷凍人類卵子技術初步研究
鄧朝暉
夏家輝
碩士
基因突變檢測中PCR和測序引物批量設計系統-MutScreener
姚鳳霞
夏家輝
碩士
人源基因載體TPA抗血栓治療的實驗研究
楊進福
夏家輝
博士后
單細胞聚合酶鏈式反應在胚胎植入前診斷研究中的應用
李崎
夏家輝
碩士
一個新的彌漫性淺表性光敏性汗孔角化癥位點定位于15q24-26
陸春葉
夏家輝
碩士

夏家輝著作論文

  • 專業著作
主要著作如下: [8] 
專著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醫學遺傳學
夏家輝,劉德培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年5月
醫學遺傳學
夏家輝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醫學遺傳學(研究生)
夏家輝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生命科學研究 2003年中國博士后生命科學學術研討會暨院士論壇
夏家輝
科學出版社
2003年11月
生命科學研究-2003年中國博士后生命科學學術研討會暨院士論壇
夏家輝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
醫學遺傳學講座
夏家輝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年8月
醫學遺傳學講座
夏家輝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數據庫
夏家輝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年12月
世界首報中國人染色體異常核型圖譜
夏家輝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年6月
世界首報中國人染色體異常核型圖譜
夏家輝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
  • 會議論文
《用于基因治療的硅納米的生物學特性研究》( 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 [9] 
  • 期刊論文
近期期刊論文如下: [10] 
論文題名
作者
年卷期
發表刊物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PEN-2, a key component of the gamma-secretase complex, by CREB
夏家輝
2006年 26卷 4期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APH-1A and increased gamma-secretase cleavage of APP and Notch by HIF-1 and hypoxia
夏家輝
2006年 20卷 8期
FASEB JOURNAL
Erk associates with and primes GSK-3 beta for its inactivation resulting in upregulation of beta-catenin
夏家輝
2005年 19卷 2期
MOLECULAR CELL

夏家輝獲獎記錄

編輯

夏家輝科技獎項

衛生部甲等獎4項(1981年、1986年、1991年、1994年)
教育部首屆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1項(1999年)
科技部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1999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項(1985年、1987年、1995年、1999年、2005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2001年)
教育部首屆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1999年)
湖南光召科技獎
科技部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9年) [1]  [11] 

夏家輝榮譽稱號

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批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先后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并在建國50周年時由人事部記一等功。 [1] 
2018年10月,夏家輝院士榮獲“中國醫學遺傳科成立重大貢獻獎”。 [4] 

夏家輝社會任職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優生優育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登記庫》顧問、《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國際雜志編委 [1] 

夏家輝人物評價

編輯
瀟湘晨報:執著、睿智、自信、率真,這就是夏家輝作為一個學者的儒雅風度。 [2] 
工人日報:這是一位寫了28年申請書才終遂心愿的老黨員,經歷26年不懈鉆研在國內克隆出第一個人類遺傳性疾病基因的老科學家。他的忠誠、理想和信念依舊,而他的事業———用醫學遺傳學探索生命的秘密,卻在不斷創新中延伸,鍥而不舍探索生命秘密。 [5] 
科技部朱麗蘭部長:夏家輝院士和他的學生們歷盡坎坷,歷經26年,在中國本土上克隆出第一個遺傳病疾病基因,實現了我國克隆遺傳病疾病基因的零的突破,他們對自己從事的科學事業的熱愛和癡迷,使他們不畏失敗,以矢志不渝的精神做出了世界一流的成就。 [6] 
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免費)參與修正。立即前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行業人物 科研人員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