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
和順(山西省和順縣)一般指和順縣
行政區劃
和順縣是山西省晉中市下轄的,東臨邢臺,西通山西省府太原,北連太舊高速,南下上黨盆地。全縣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35公里,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至2010年,和順縣轄5鎮5鄉,29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30.86萬畝。
[1]
和順歷史悠久,孕育了“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2006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后,2008年,“牛郎織女傳說”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和順又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山西省首批民族傳統節日(七夕節)示范保護地”。
[1]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5億元,同比增長11.2%。
和順縣建制沿革
編輯和順縣名稱由來
和順縣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名蓋與,為晉大夫梁余子養封邑。
戰國時期改名為閼與,隸屬上黨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定名為和順縣。
民國三年(1914年)屬冀寧道。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山西省第三行政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抗日戰爭需要,和順縣分為東和縣和西和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東和縣、西和縣城解放,東和縣和西和縣合并為和順縣,屬晉冀魯豫邊區。
19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榆次專區。
1958年10月,和順縣與左權縣合并,仍稱和順,縣治不變。
1959年6月和順縣、左權縣分置。
2000年,晉中撤地設市,和順縣改屬晉中市。
和順縣行政區劃
編輯鄉鎮 | 下轄村 |
---|---|
堯村、后溝村、楊家巖村、東仁村、青背村、盤道洼村 太陽坡村、陽坡莊村、寺圪套村、棋盤垴村、蔡家莊村、邢村、南窯村、東垴村、西垴村、東窯溝村、劉家窯村、河北村、東關村、紫羅村、土地坪村、紅堡溝村、科舉村、梳頭村、上莊村、下莊村、曲里村、巖莊村、戀思村、長溝村、鴿坪村、泉水坪村、磚窯村、新莊村、白云村、高窯村、后桑家峪村、甘草坪村、前桑家峪村、楊家峪村、官斗村、石家峪村、上虎峪口村、下虎峪口村、聯坪村、井子村、石板房村、官莊村、廟溝村、裴家峪村、儀村、口上村、青楊樹村、團壁村、馮家莊村、郜家莊村、灣里村、李家掌村、南溝村、白家垴村、井玉溝村、賈家溝村、九京村、任元汗村、串村、黃獅垴村、前后門溝村、后石門溝村、鳳臺村、白珍村、會里村、后南峪村、前南峪村、北關村、南關村等
| |
和順縣地理環境
編輯和順縣位置境域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山脈西側,
地理坐標東經113°05′—113°56′,北緯37°03′—37°36′??偯娣e2250平方公里(2012年)。東鄰河北省邢臺市,西連榆社縣、榆次市,南與左權縣接壤,北界昔陽縣、壽陽縣。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30公里。
和順縣地形地貌
和順縣以山地、丘陵居多,僅在清樟河沿岸有小塊平川,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主要山峰:東有陽曲山、五蛇垴;西有人頭山、北萬山等,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其中以陽曲山最高,海拔2058米。主要關隘北有松子嶺關,東有黃榆嶺關,東北部有馬嶺關。
和順縣氣候
和順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干燥多風,夏季溫暖多雨,秋季涼爽,陰雨較多,冬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6.3℃,一月零下10℃左右,年降水593mm,霜凍期為九月中旬至次年五月中旬,無霜期124天。
和順縣自然資源
編輯和順縣礦產資源
至2012年,和順縣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煤、鐵、鋁、耐火黏土、銅、磷、硫、水晶石、輝緣巖、白云石、石榴子石等29種之多。境內含煤面積1852平方公里,占和順縣總面積的82%;地質總儲量156億噸,現有技術條件可開采量達34億噸。儲煤有1-5號、8-9號、11-13號共12層,煤種有煙煤、無煙煤、貧煤、瘦煤、焦煤等,發熱量平均在8000卡左右。
和順縣林業資源
和順縣水資源
和順縣人口民族
編輯和順縣人口
和順縣民族
至2010年,和順縣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居住。
和順縣經濟概況
編輯和順縣綜述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5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11.2%;工業增加值22.4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15.7%;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同比增長3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5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16.4%,增幅位于全市第三;財政總收入12.68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39.8%;一般預算收入5.3億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5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0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3830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14.86%。
和順縣第一產業
2012年,和順縣糧食總產6300萬公斤,完成市考核指標的157.5%。圍繞“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和順縣規劃“一村一品”專業村170個,發展“一村一品”示范村24個。新增設施蔬菜面積4020畝。新建、改擴建標準化養牛園區88個,和順縣10頭以上母牛飼養戶達到2153戶,母牛存欄2.4萬頭。新建綠和、宇蕻、和牧三個千頭規模肉牛育肥企業,大型肉牛育肥企業達到8個,龍旺公司肉牛屠宰生產線建成投產。雙孢菇新增菇床面積15萬平方米,總產量300余萬公斤,產值2300余萬元。天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項目完成投資6430萬元。
和順縣第二產業
2012年,和順縣投資6.58億元對煤礦進行升級改造,2012年完成煤炭產量1121萬噸。陽煤集團500萬噸泊里礦井開工建設。陽煤化工18·30項目、盛寶年產1.2億塊燒結磚項目、隨生年產4000萬塊燒結磚項目、長溝選煤廠、豐泰選煤廠竣工投產。
和順縣第三產業
2012年,和順縣43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開工率100%,完成投資56.4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49.1%;重點項目落地55項,落地資金70.25億元,完成市定考核任務的100.4%。總投資18.57億元的10大轉型綜改標桿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其中8個項目已竣工或投產,完成投資19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2.3%。引進了中國華電集團、北京中冶能源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簽約項目6個,引資318.7億元。
2012年,和順縣景點景區建設完成投資6170萬元。接待游客27.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3億元。
和順縣社會事業
編輯和順縣教育事業
截止到2008年,和順縣有各級中小學100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高級職業中學1所,初中13所,小學85所;有小學在校生9879名,初中在校生6103名,普通高中在校生2002名,職業高中在校生1733名;和順縣有教職工1619人。
[4]
和順縣醫療衛生
和順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1個。其中縣級6個,鄉鎮衛生院10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撤鄉并鎮后由衛生院轉制),社區衛生服務站28個,村衛生所215所,廠礦學校醫務室7個。和順縣共有床位420張,其中縣級醫院140張,鄉鎮衛生院共有床位280張。和順縣衛生技術人員598人,其中縣級261人,鄉級337人,大專及以上學歷142人,中專學歷334人,獲得高級職稱的13人,中級職稱156人,初級職稱343人。投資400余萬元,新建改建了14個醫療衛生單位,和順縣衛生系統80%業務用房得到了改善;投資300余萬元為縣、鄉醫療衛生單位裝備了CT、彩超、高壓氧艙、200mAX光機、B超、心電圖機、心電監護儀、生化分析儀、胃鏡、氣象測譜儀、生物顯微鏡等一大批急需、必備的診療檢測設備,和順縣綜合防治水平明顯提高;投入近100萬元,對鄉村兩級衛技人員進行培訓3641人次,和順縣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增加到28個;探索合同式購買衛生服務,投資110萬元為育齡婦女普查26572人,診療11126人次。
2012年,和順縣新建了縣中醫院。40所標準化村級衛生所投入使用。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55%,基本藥物制度在鄉村衛生院(室)全面實施。
和順縣交通
至2012年,安和線戀思水庫淹沒段改線二期鋪油配套工程完工;汾邢高速和順段完成投資3.1億元,陽左高速和順段完成投資9.15億元;和邢鐵路列入全國鐵路建設“十二五”規劃,線路定測已完成。二級汽車客運站建成運營。
和順縣社會保障
2012年,和順縣新增城鎮就業1729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7.9萬人。城鄉低保1.1萬人,1278名困難對象得到城鄉大病醫療救助。社會管理不斷創新。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在公共場所新增監控攝像頭213個。
和順縣文化事業
在2003年,和順縣牛郎織女藝術團舞蹈《秧歌情》在獲得第十屆群星獎金獎的基礎上,又在中國“腦白金杯”CCTV電視舞蹈大賽中榮獲銀獎第一;2004年,和順縣牛郎織女藝術團在榆次老城舉辦的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舞蹈《秧歌情》榮獲了“福田汽車杯”中國第六屆民間藝術節藝術表演金獎;2005年,和順縣牛郎織女藝術團組織參加了“中國青少年藝術英才中國總決賽”并獲兩項金獎;2006年,和順縣牛郎織女藝術團舞蹈《跑蓮燈》代表晉中市參加了山西省第五屆廣場文化節;舞蹈《看大戲》參加山西省第15屆“群星獎”比賽獲得優秀獎。
[5]
從2005年開始,和順縣以消夏避暑、休閑娛樂、生態觀光、項目推介為主題,連續舉辦了3屆消夏避暑文化旅游節,2007年、2008年還舉辦了首屆及第二屆中國(和順)牛郎織女文化節。
[6]
2011年8月,和順縣文工團代表中國前往匈牙利參加夏日狂歡藝術節。2012年,演出場次達160余場,演員平均工資增加到2000多元。
[5]
和順縣風景名勝
編輯云龍山位于和順縣城西,依山而建,景區面積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70米,屬于省級森林公園。
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和順縣喂馬鄉大佛頭村西一華里處的山坡上,始建于北宋熙寧三年,距今約一千八百余年的歷史,具有相當的文物價值,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殿宇背靠山崗,東西有清水環繞,院內有兩大古松參天,現存正殿五間,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四間,南殿兩側有鐘樓二樓,東側另配有禪院。
和順縣歷史文化
編輯和順縣神話傳說
據專家考證,牛郎織女的發源地是以和順縣天池村為軸心、半徑2公里至3公里處,這里歷代傳承著許多與牛郎織女故事相關的古地名:牛郎洞、金牛洞、喜鵲山、南天門、天河池……海拔1200米的牛郎峪村,相傳是牛郎居住的地方,南天池村是傳說中仙女下凡的地方。南天池村一帶還保持了許多與傳說相關的習俗:每年七月初七,這個地區的村民們保留“看天”風俗,夜間在院中南邊擺上桌子或案板,供放毛豆、玉茭和蒸饃。
[6]
和順縣名優特產
和順肉牛
和順民間牽繡
和順民間牽繡從樣式到整理成形一般需要糊裱、畫圖、裁剪、手工牽繡等4—5道工序; 在牽繡針法的運用上主要用斜針、平針、散針繡、打子繡、套扣繡、盤金繡等多種針法。
喂馬大莜麥
喂馬大莜麥主產于本縣喂馬鄉。該莜麥獨具特色,醫療保健價值極高,能夠治療貧血和毛發脫落,延緩人體衰老,保持旺盛的生理機能。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晉中市和順縣 .網易.2010-07-06[引用日期2014-09-07]
- 2. 和順縣歷史沿革 .中國行政區劃網[引用日期2018-03-25]
- 3. 晉中市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 .中國網.2011-05-16[引用日期2014-09-07]
- 4. 和順縣2008年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總結 .和順縣教育信息網.2010-1-4[引用日期2014-09-07]
- 5. 和順縣牛郎織女藝術團(文工團)成長歷程巡禮 .晉中新聞網 .2013-03-20[引用日期2014-09-07]
- 6. 在和順聽牛郎織女傳說 .中國民族宗教網.2009-10-03[引用日期2014-09-08]
- 7. 懿濟圣母廟 .山西省文物局.2008-06-16[引用日期2014-09-08]
- 8. “和順肉?!北皇谟枞珖乩順酥颈Wo產品 .新華網.2011-11-09[引用日期2014-09-08]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