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經濟國有經濟
編輯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2]
社會主義經濟集體經濟
編輯集體經濟,是生產資料歸一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
集體所有制源自蘇聯,它的應用范圍僅限于農村,主要表現為集體農莊所有制。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從前蘇聯引入了集體所有制概念,并在開展合作社和公私合營運動中將其放大到農村和城鎮,這樣就演變成了我國的農村和城鎮集體經濟所有制。
集體經濟的實質是合作經濟,包括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然而,在集體經濟發展的歷史上,人們只承認集體經濟是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弱化甚至否認了集體經濟還具有勞動者資本聯合的特征。否認了勞動者個人產權,是傳統集體經濟與合作經濟的最大區別。
[2]
社會主義經濟混合經濟
編輯即混合所有制經濟:指由不同性質的資本聯合、融合或參股而形成的經濟成分。一般采取股份制的資本組織方式。它以社會中存在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為前提,通過各類性質的產權在市場中以多種方式自主流動和重組形式,并適應競爭的需要不斷變化資本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形成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從而有利于實現企業運營的高效益;有利于推動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的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所有制形式。這種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都屬于公有制經濟。
[2]
- 參考資料
-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
- 2. 社會主義經濟 .MBA智庫百科[引用日期2013-07-30]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