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洲大橋于1997年3月動工建設,2000年9月建成通車。
武漢白沙洲大橋投資11億元,建成后不久就被稱作“嶄新的破橋”,至2010年的十年間,維修24次。
- 中文名
- 白沙洲大橋
- 所屬城市
- 湖北省武漢市
- 動 工
- 1997年3月
- 竣 工
- 2000年9月
- 榮 譽
- 嶄新的破橋(十年間,維修24次)
- 全 長
- 3586.38米
- 限 重
- 30噸
- 所屬國家
- 中國
- 適宜游玩季節
- 四季皆可
- 門票價格
- 免費
- 開放時間
- 全天
白沙洲大橋概述
編輯大橋全長 3586.38米,主橋為雙塔雙索面栓焊結構鋼箱梁與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組合的斜拉橋,跨徑為 50米 + 180米 + 618米 + 180米 + 50米 ,(最大跨度為618米,為世界第三大橋)全寬 30.2米 ,橋面凈寬 26.5米 ,橋面設6條機動車道,車行道寬22米,中央分隔帶寬1.5米,路緣帶寬度共1米,兩側各設寬0.75米檢修道,檢修道與機動車道間設置0.25米的防護欄。A型主塔高 175米,采用高強平行鋼絲斜拉索。設計時速為80公里,日通車能力為5萬輛,分流過江車輛29%,主要分流外地過漢車輛。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是武漢88公里中環線上的重要跨江工程。南岸在洪山區青菱鄉長江村與107國道正交;北岸在漢陽江堤鄉老關村與318國道連通。白沙洲大橋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國道由"瓶頸"變通途,是打通武漢中環的兩座橋梁之一。
[1]
白沙洲大橋技術
編輯大橋施工關鍵是斜拉索的掛設與張拉,施工中直接利用單點起吊與塔內卷揚機牽引,即先塔上掛索而后梁端軟牽引。這種工藝不僅提高了斜拉索的牽引效率,還變高空作業為橋面上的平面作業,大大增強了操作的安全性,該工藝成功的對國內最長的斜拉索進行掛設、張拉,使主橋工期大為縮短,為大跨斜拉橋積累了施工經驗。
[2]
白沙洲大橋缺陷
編輯武漢白沙洲大橋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設計,工程總投資11億元。
白沙洲大橋為鋼橋面,自2000年9月建成通車以來,橋面鋪裝層陸續出現車轍、開裂、推移、擁包等病害,雖經2004年大修和多次小修(幾乎每次下雨就需要維修)仍未能解決問題。
白沙洲長江大橋自從建成后,基本上每年都會進行不間斷的維修,通車10年修24次。2009年,該橋耗資逾億元大修,當時市長的要求是最少管5年。通車后才9個月,但2010年4月的時候,橋面又已經是大坑套小坑,深坑套淺坑了。
[4]
- 參考資料
-
- 1. 白沙洲大橋8月再次大修 橋面更換環氧瀝青 .騰訊網.2009-06-10[引用日期2013-08-03]
- 2. 武漢白沙洲大橋 .新華網.2009-09-14[引用日期2013-08-03]
- 3.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十年修補24次 .新浪網
- 4. 武漢白沙洲大橋花上億維修一年即壞 .騰訊網
- 5. 武漢耗資11億跨江橋梁建成10年內維修24次 .網易.2010-09-27[引用日期2013-08-03]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