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地鐵2號線體驗之旅到了螃蟹岬站
萬里長江,浩浩蕩蕩,奔流東去!
長江,我們的母親河,滋養大江南北兒女們的同時,也猶如一道天塹,阻隔了人們的往來。
我們的祖先,只能以舟渡江;1957年,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通車,讓我們的祖輩、父輩能坐車過江;如今,我們可以乘地鐵穿越長江。
昨日,我國穿越萬里長江的首條地鐵線路——武漢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正式由建設方移交給運營方管理。本報記者作為武漢地鐵集團邀請的首批試乘乘客之一,昨日上午乘地鐵2號線列車成功穿越了萬里長江。
經過3個月的不載客試運行后,2號線年底將試運營,屆時每日將有數十萬乘客乘地鐵往來長江兩岸。
武漢人的地鐵夢 三十三載始得圓
昨日上午10時,根據武漢地鐵集團的統一安排,記者來到地鐵2號線漢口火車站6號出入口,踏上體驗之旅。
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由金銀潭站至光谷廣場站,全長27.73公里,設站21座。體驗之旅的首站漢口火車站,正是33年前武漢市規劃的過江地鐵的起點站。
交通專家胡潤州介紹,1979年,武漢市人防辦從戰備角度出發,提出武漢要建兩條地鐵線,在地圖上畫出兩條黑線:一條沿漢口京廣鐵路線建設,后演變成武漢輕軌1號線;另一條為過江地鐵,從現在的漢口火車站至大東門,后演變成地鐵2號線。1979年起,武漢人有了自己的地鐵夢。
三十三載過去,武漢人的地鐵夢終于圓了。記者順著寬闊的臺階走進地鐵站,只見自動扶梯已安裝到位,自動檢票機“列隊迎賓”。在地下二層,記者看到了一道屏蔽門,透過玻璃門,見到地鐵2號線列車:車身印有梅花紅的標志色,車內燈光如雪,烘托出“踏雪尋梅”的意境。
時速80邁 跑完全程48分鐘
“嗚——”上午10時23分,列車朝著武昌方向前進。
駕駛室內,記者看到儀表臺上指示燈閃爍,顯示列車速度的數字不斷攀升。借助車頭燈光,記者看到隧道左側有一條約80厘米寬的步行道,這是乘客的緊急逃生通道。
“列車車速可達80公里/小時,平均車速為35公里/小時,具備自動駕駛功能,跑完全程只需48分鐘。”地鐵2號線信號系統供應商負責人黃毅介紹。
列車進入范湖站,穩穩停車。黃毅指著列車車門向記者介紹:“列車車門中心線對著車站站臺屏蔽門的中心線,本次停車實現了零誤差。”原來,站臺屏蔽門寬度大于列車車門寬度,停車時,列車車門中心線與屏蔽門中心線允許有正負30厘米的誤差,超過此范圍列車車門不能開啟,乘客無法上下車。而信號系統可讓列車實現精準停車。
很快,列車車門、站臺屏蔽門相繼開啟。30秒后,屏蔽門、車門關閉,列車再次啟動。
穿越萬里長江 定制制動系統
列車一路向南。經過中山公園站時,記者看到左右線軌道之間還有一條軌道。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的陳工介紹,這是一條暫避線,當列車出現故障時,可進入暫避線停車,不妨礙其他列車運行,共有3條暫避線。
很快,江漢路站到了,這是2號線越江段的起點。聽說列車即將穿越長江,車上的乘客們雀躍不已。列車啟動了,記者看到一段又一段的下坡,同時伴有大的轉彎。快到武昌時,又是一段接一段的上坡,同樣也有大的轉彎。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公司經理劉健平稱,越江隧道坡度很大,相當于車輛進入隧道后要在100米內駛下一層樓,后段又相當于在100米內爬上一層樓。為確保列車安全通過隧道,在研制中實施量身定制,采用了我國自主研制的空氣制動系統。
5分鐘后,列車抵達越江段終點——武昌積玉橋站。
19列車運抵武漢 設女性專用車廂
上午10時50分,地鐵列車抵達武昌螃蟹岬站,這是本次試乘活動的終點站。試乘共耗時27分鐘。
在螃蟹岬站站臺,記者看到這里不僅安裝有供乘客休息的座椅,站臺中央還安裝了直飲水機。
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年底將配車30列,目前已有19列車運抵武漢。昨日有3列車上線試跑,不斷循環,時間是9時至15時。今后,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列車上線試跑。
這么多列車在線上跑,如何避免追尾等事故的發生?黃毅告訴記者,信號系統是地鐵運行的“指揮官”,當一列車運行時,信號系統會自動為其劃定一段安全距離,禁止別的列車進入。為確保安全,2號線信號系統還有“備份”。
此外,等到年底開通試運營時,每逢早、晚乘客較少的時段,2號線將在站臺設置女性乘客專用候車區,列車上也設有女性專用車廂。